来源:张良计
今天的文章,分享一个挺有意思的心得:
如何处理那些让你崩溃的工作?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些天收到一个读者的私信。他说自己快被老板逼疯了,花了一个多月做一套方案,结果被打回来修改十几次,重做了五次,依然不过关。
给我发消息的时候,他还在家里熬夜码PPT。读他的文字,我仿佛看到屏幕那边绝望无助的脸。
然而我并没有安慰他,反而告诉他这都是必经之路,没什么好抱怨的。因为那些让你崩溃的工作,都是职业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成长机会。
你崩溃地越深,记地才越牢,以后犯的错误才越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全都亲身经历过。
我在刚踏入职场的时候,特别讨厌的一种工作就是做案头研究。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战略咨询公司、市场调研公司和甲方品牌部门的工作。
案头,指的就是办公桌。案头研究顾名思义,就是给你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你需要根据某个特定目的去搜集信息(通常都是网上搜索),或者做实地调研(例如消费者采访,市场走访)。
比如了解一款信用卡产品在华东市场的使用情况;或者调查在二三线城市里会去用去屑洗发水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又或者去到家乐福中百这样的大超市,走访了解一下这里的销售渠道有什么特点等等。
我早年的职业生涯,经常做这类工作。
这种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庞杂。
庞杂的信息量,庞杂的分析思路,庞杂的工作内容,都会让第一次接触这类工作的人无所适从。
你的大脑要时刻高度集中,不然思维就会跟不上指示,错一步而步步错。而且这种工作前期需要消化大量的信息,所以非常耗费时间。一旦开头没做好,后面全都是灾难。
例如为了搜集一份行业报告,我的电脑上经常开着十几二十个网页,我得逐字逐句去阅读才能从几十上百页的资料里找到我需要的内容。
随便这么一搞,一下午时间就过去了。
甚至有时在网上搜集的信息经常会有互相矛盾的说法。比如报告A说今年的经济环境太差了,整个行业规模下降了20%。报告B说今年其实大家过的都还不错,业务规模整体增长了10%.
这时你就要做出判断,谁说的靠谱。甚至你可能还要去研究一下报告A里说的“行业规模”和报告B里说的“业务规模”是不是一回事。
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突然又蹦出来新问题,而且这个新问题很可能推翻你之前所有的假设。而这,都是做案头研究时经常会遇到的事。
这就跟警察破案一样,眼看着全部线索都指向同一个嫌疑人了,可突然出现了一个关键证据,让之前几个月的努力全部打了水漂。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这工作得多让人崩溃。
那时我所在的公司规模并不大,也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悟性。老板也只会偶尔提点,但不会循序渐进手把手去教。
每个人都很忙,没时间等你慢慢茁壮成长。
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我为了找一个数据翻箱倒柜,查遍全网,那种绿瓶子的眼药水我买了一抽屉。更不用说日常工作时被老板训,被客户骂,辛苦写了一个月的东西被删掉重做......这都是家常便饭。
我有个同事,一份报告写得不过关被老板翻来覆去改了无数次。电脑里的方案存档从V1排到V30,最后她坐在办公室的地上嚎啕大哭。
这是真的嚎啕大哭,谁劝都没用。过了半个小时她哭够了,下楼去买个便当上来再继续加班。
这就是当年我工作的现状。那时觉得挺可怕的,可现在回过头去想想,我之所以那么抵触做案头研究,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因为我没做过。
没做过,所以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知道我有没有能力把它做好。
所有这些未知,让我对手上这份工作没有信心。我害怕自己掌控不了,让老板失望,让客户失望。这些想法变成巨大的压力压在我肩膀上,最后积压到一个点上,变成大崩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掌握了其中的诀窍,知道了套路和方法,再回头看这些东西时,觉得真是小菜一碟。
实际上从工作的第二年开始,我就对案头研究驾轻就熟了。
可以说过去我的压力有多大,后来我就有多轻松。因为全都经历了,所有别人踩过的没踩过的坑我基本一个不拉都掉进去过。幸运的是,我没那么快放弃,并且还爬了出来。
现在再让我去做案头研究,我可以在五分钟内列出工作提纲,把所有要考虑到的问题和要寻找的信息都写出来,然后交代下去立马执行。
真的是唯手熟尔。
这段经历让我学到很重要的一点:
从小事做起,一步步来。不要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
大家不妨也思考一下,当你在心里抵触一件工作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抵触?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因为未知。
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麻烦。但仔细想想,之所以觉得麻烦,还是因为未知。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从头到尾事无巨细都了解该怎么做的时候,这是不麻烦的,只是按部就班花时间而已。换句话说,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可当你遇到一件充满诸多未知事项的工作时,你的第一感受一定是懵逼。
一旦懵逼,你就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怎样做才算达到要求,而这些都将打扰到你已经做好的其他规划和安排。
比如已经预定好的电影,约好的朋友聚餐,制定好的其他工作计划等等......全都因为要处理这件事情而被搁置或取消。
你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了,这才是让你心烦气躁的源头,这才是让你喊出“我要崩溃”的罪魁祸首。
而解决这种烦躁最好的办法,就是逐一去攻破每一项未知。暂且忘掉那些庞杂的背景和信息,从你认为最简单最小的一件事开始着手。
这其实很好理解。
一件“崩溃值”100分的工作,一下子全部丢过来你的内心铁定是拒绝的。可如果把它拆解成10个步骤,是不是每个步骤就只有10分的“崩溃值”了?
当你解决了第一项步骤的未知时,它所带来的成就感我称之为正向反馈。带着这种正向反馈再去解决第二项未知,第三项未知...... 如此循环,步步为营,100分的崩溃最后就全部化为乌有。
比如改一份方案,先从一张PPT开始改起,改到你认为不能再好了就拿去给老板看,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得到确切答复后接下来就依葫芦画瓢,剩下的20张PPT全都按照这个思路去做。
再比如设计一套工作流程,先把框架搭建出来。把你有把握的内容先填进去,把没有把握的地方框出来,然后找同事去讨论。等大框架确定了,再去补充里面的“肉”。大家都在同一个共识下工作,就不会做到后面突然推翻了重新来。
从小事开始,一点点啃下来。这个方法并没有什么捷径,甚至看上去有点笨,但却是最有效的。
而这全部得益于那些让我曾经“崩溃”的岁月,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接受、消化并且最终处理好一件一开始让人很抵触的事情。
后来几年的工作里,我也陆陆续续接手过各种光怪陆离、让人崩溃的工作。
比如两天内就要修改好一份完整的年度策划案,前一个小时和客户开会被打枪下一个小时就要准备好全新的解决方案,明明是同事去负责提案可突然同事出车祸了换我顶上......
现在写出来觉得刺激,当年每一件都把我吓得不轻。
可有了之前的经验,我处理起来也没有那么慌了。什么是当下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哪些是需要日后补完的,冷静一下迅速就能理清思路。
曾经有个前辈说过一句话,让我受用至今。
他说越年轻的时候,越要多经历几次大崩溃,因为迟早是要经历的。
来得巧不如来得早。
等到你30好几了再去经历,就失去战胜崩溃的动力,因为这时多半都会打退堂鼓。退了第一次,后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从此开始职业生涯就是不断地滑坡。
反而是那些年轻时就经历过大风大浪,崩溃过也狂喜过的人,后面的职场道路会越走越踏实。
这不仅是我的个人经验,我身边好几个事业有成的朋友,无一例外都是在年轻时被各种摧残蹂躏。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这叫“血虐”。
虽然所处行业不一样,做的事情也不相同,但大家的感受却出奇地一致。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可能让你成长,那些崩溃的瞬间才会让你醍醐灌顶。
有的人在崩溃后节节落败,有的人在崩溃后奋起直追,这就是差别。
为什么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筋骨,劳其体肤”?
因为只有先经历了身心的磨砺和考验,才会有日后成事的基础。而当你许多年后再回头去看时,心里没有怨恨,只有感激。
这才是崩溃教会你的意义。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