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C'EST LA VIE
写给同样内向的你

写给同样内向的你

作者: 梓青彦 | 来源:发表于2017-10-14 11:48 被阅读7次
    写给同样内向的你
    百度百科上对内向的定义是: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表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

    Laney在《内向者优势》一书中有个章节对人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神经元是如何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神经系统中跟随不同的控制通路进行传递。如果这本书基于的科学理论是正确的,那就证明了内向者其实只是是一群对多巴胺过度敏感的群体,太多的外部刺激过量的消耗了它们。相反的,外向者没有足够的多巴胺,他们需要依靠大脑的肾上腺去创造它们,外向者通常有更短的神经通路,他们的大脑血流量也相对更少,外向者神经系统中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位于前额叶的布罗卡氏区(Broca’s area)传递的,而这里正是我们的大部分思考发生的地方。

    原来,还是多巴胺惹的祸。

    停止尝试去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那是多么大的一种解脱。——《内向者优势》
    01  内向&外向的起源

    外界对于内向的偏见已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很多时候,内向通常和安静、不爱说话、不合群、内省、喜欢独处、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诸如此类的词联系在一起。

    关于这一偏见的起源来于弗洛伊德。20世纪初期的某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在讨论病人的同一病例时,两人因意见不同然后开始互撕。

    外向的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目标是在外部世界中发现满意的事物。内向的阿德勒则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应指向个体内部的思想和情感。

    互撕过后,他们就此分道扬镳各立门户了。

    而全程目睹并参与他们的争论的荣格,在他俩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然后在《心理类型学》中建立了内向与外向概念,并指明人格特质没有好坏之分。

    然后,弗洛伊德自恋地写着自己的自恋文章,逐渐开始把内向阐释成为一个消极的概念,从而给读者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使这一错误观念持续至今。

    02  内向&外向的表现

    内向者往往有下列表现:

    1.休息时,喜欢独自一人呆着。

    2.在说话或做事前习惯想清楚了再开口。

    3.不喜欢太过刺激的环境。

    4.心思细腻,经常注意到许多人没注意的细节。

    5.除了必要交际或者是不可推脱的聚会,更倾向于一个人呆着。

    6.良好的倾听者。

    7.不善言辞,更乐意把自己的心思写到日记本里。

    ………

    外向者表现为:

    1.性格开朗,做事主动,喜欢与人交流。

    2.身边总有一群朋友聊天说地。

    3.喜欢热闹,特别是在酒吧可以与陌生人打成一片。

    4.说话无所顾忌,想说就说。

    5.热爱一切都集体活动。

    ………

    我们总以为身边那些能言善辩,热情爽朗的人性格外向,事实上他们却极有可能是内向的人。

    荣格的心理类型学指出:判断一个人内向或外向的标准并不是他的外在行为呈现,而是这两种特质的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不同。

    内向者偏好
    03 关于内向的偏见

    一说偏见,总觉得这个世界对内向者是充满恶意的。比如说,招聘时对方说“很抱歉,你的性格与我们的销售岗位不符合”;或者,你好不容易准备了几天的ppt,上台演说时被人说“你平时不爱说话,让XXX去吧”;或者,昨天熬夜准备的presentation,然后鼓足勇气走上讲台时换来的是同学的冷漠以对;又或者,回家走亲戚时,被他们说“怎么这么大了还是不爱说话,那么害羞”……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实我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就被人说成内向了。中学时代,我吝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仿佛举个手然后站起来说出我心中的答案会要了我的命似的。不是我不想说出来,而是,一说话就紧张,面红耳赤,然后让人误会。

    好不容易到了大学,有些专业课经常需要在课前上台演讲,对话,分享,做report或者presentation…,可能是大一那年习惯了这节奏,后面的三年我再也没有担心过这事。好像完全从以前上台紧张声音微弱的小女孩变得独当一面,不再害怕,可能是有所准备。

    放假回家,和高中同学相聚时,他们都会说“你好像开朗很多了”“现在这样挺好的”这类话。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样是哪样。我依旧内向着,依旧有些自卑,可是那是不同于别人说的害羞。

    好吧,我承认有时候会容易脸红,这个梗熟悉的人都知道。但原因很简单,我曾经总结过:皮肤层太薄,外界温度稍微高点或者我紧张了就会通过毛细血管反映在我脸上和耳后,甚至发烧时体温过高也会脸红。

    我的父母总说我不善言辞,像个哑巴。可他们看到的那一面只是我表现出来的一面而已,只是我疲于应付走亲戚时反射出来的那一面。近几年,真的越来越烦走亲戚这事,我爸说我们这代人亲情观念淡泊,我也不好反驳。

    真的只是我去了,但是除了打声招呼外我好像找不到其他的话题来聊。与其尬聊不如做自己的事,就算是刷着手机我都觉得比和他们聊天来得有趣得多。他们的话题,无非就是问问你在哪工作,工资多少,找没找对象,每次像汇报任务一样的感觉,结束后我反而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我不想参与他们的话题。那些相亲,结婚,孩子之类的话题,我丝毫不愿加入。围着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侃天说地,我感觉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站在一旁,不想加入,反而更加自在。

    所以啊,他们总说我内向。后来我想了想,好像是的,我是内向。可是不说话也怨不得我呀,圈子不同,层次也不同,勉为其难地加入进去难受的是自己,而我从来不会让自己难受。

    突然想起周国平的散文《人与永恒》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丝毫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的,我觉得挺好。一个人的时候,正是最好的升值期间,我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必强融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与其装成一个外向的人和别人侃侃而谈,不如遵循自己内心。

    笑看天上云起云涌,卧听窗外铁马冰河。

    其实,做自己远远比做别人来得更轻松,更自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给同样内向的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dx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