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事情起因
目前为止,有不少银行都有内部规定,存款人死亡之后,在不能用密码取出遗留存款(有不知道密码的,有忘记了密码的,有三次输错密码的)时,继承人必须要办理遗产继承公证。
1.欠缺的公证理由
公民存款取款、继承财产都是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存款时,谁知道今后遗产取款竟要办理遗产公证。银行内部规定,毕竟是属于行业内规,你们作为金融服务者凭什么在存款合同以外给储户赋予额外的证明义务。
特别是合法的继承人都没有异议,或者存款余额又特别少(不到一万块)情况下,公证跑材料最快要花三四天,并且收费2%(不到2%,至少收200)左右,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号称是在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他们给人提供的服务体验能不能好点?
2.公证所需准备的材料
具体咨询当地的公证机构。
3.哪里能找到能办事的公证机构?
《公证法》第七条规定: 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在县、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直辖市或者市辖区设立;在设区的市、直辖市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公证机构。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一般在区、县、市,就有公证处。)
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可以适用前款规定。
4.公证要谁去办?
《公证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公证,但遗嘱、生存、收养关系等应当由本人办理公证的除外。
①如果家人手里早有经过公证的遗嘱(且无遗赠抚养协议),直接拿去银行取款就可以了。
②如果手里有遗嘱(且无遗赠抚养协议),那还是要家里面或配偶、或儿女、或父母等合法继承人去办公证。
③如果没有遗嘱(且无遗赠抚养协议),那就跟②一样。
格外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规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
(二)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
具体办理中,办公证一般至少需要一个合法继承人亲自去办理,其他人提供遗产继承声明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5.办理公证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办理时间从材料准备充分时起算。
第二十九条 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按照有关办证规则需要核实或者对其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或者委托异地公证机构代为核实,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第三十条 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应当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但是,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
6.公证书有效期有多久?
第三十二条 公证书应当按照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的格式制作,由公证员签名或者加盖签名章并加盖公证机构印章。公证书自出具之日起生效。
《公证法》对公证书的有效期没有规定。一经办理,一般情形长期有效。
7.被违法的公证伤害该肿么办?
违法的公证,逐年增多;被违法公证的受害人可以如何维权?
北京大成(杭州)律师事务所阮啸在文章《2008-2017年全国公证损害赔偿纠纷大数据报告》中说明:
“公证损害赔偿纠纷”的案由新增始自2008年实施新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从数量上讲,逐年上升的趋势应该还是非常明显的。而排除2017年不够完整的数据,从图中还是可以发现2015年之后的相关案件数量有所下降,可能是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影响。
应该说,协议、委托、继承、赋强公证等项目的占比虽高,但均与其基数庞大有密切关系。较异常的数据是遗嘱与赠与的比例。因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这两项在整个的国内公证类型中的业务量通常只占到1-2%左右的比例,但在此处诉至法院的纠纷类型中却分别占到了20%和7%,远远大于其它同类公证的涉诉比例。
其实,除了诉讼,《公证法》规定有撤销程序。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公证书有其他错误的,公证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第四十条 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