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
传说汉语的意思是“地狱”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频发的沙源地之一。通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铁路就铺设在沙漠边缘,一旦刮起大风,沙丘移动,路基就会堆积大量沙粒,将钢轨和道床掩埋。风沙中,这条我国唯一的军管铁路,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的腾飞。
据前辈回忆
早些年的巴丹吉林沙漠
沙暴刮起来
声如滚雷、形似巨浪
气势排山倒海、白昼无光
线路埋道长达十几公里
点号门前淤沙高至一米多
不仅影响行车
还会危及人员安全
很多年前
巡道兵姬和平正在巡查
沙暴突起,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他立即按照要求
侧卧于铁路逆风向一边的路基旁
然而一个沙旋儿
卷走了他手中的工具包
他赶紧起身去追
却被风沙裹着摔了几个跟斗
头昏眼花
他什么也看不见
姬和平意识到
绝不能趴下
否则就会被沙丘埋掉
于是他一路跌跌撞撞
顺风而下
直到第二天上午
被刮到一户牧民家门口的他才获救
彼时
姬和平的耳朵和嘴里堵满了沙子
人几近昏迷
面对这动辄就“沙”气腾腾
堵到家门的“敌人”
一代代护路官兵并没有坐以待毙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
每一名来到护路一线的新兵
首先学会的就是清沙
路基下的用推土机推
道床上的用铁锹铲
钢轨缝隙里的用双手抠……
舍我一身血肉
打退黄沙一里
成为了战士们的信念
清沙的数量庞大
战沙的故事很多
某推土机班6名战士
受命全线清沙
四个多月
他们顶酷暑冒秋寒
浴沙奋战的足迹踏遍每一寸线路
期间不知遇上多少回沙暴突袭
有推土机还好
他们就躲进狭窄的驾驶室
脸贴脸
人挤人
动弹不得
没有推土机
就把工具放在中间
人员向内围坐成圆
胳膊挽着胳膊肩并着肩
低下头弓起腰
以背为盾共御风沙
带队班长袁波粉尘过敏
身上生出一片片红疹
医生要求他住院
输液到第七天
红疹刚见消退
他就一骨碌爬起来跑回了工地
黄沙袭骨骨更硬
大漠砺兵兵更强
数十年来官兵们接续奋斗
在每个点号修房铺路
挖沟引水
种树种菜
近8年
他们栽种防沙网52.15万平方米
草方格28.4万平方米
点号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
种植12种树木
培养蔬菜近20类
部分点号实现旺季蔬菜自给自足
狂风可卷千堆雪
壮士能抵万顷沙
一代代官兵用钢铁的身板
守护着祖国的航天大动脉
用青春和热血
在瀚海流沙架起了畅通无阻的登天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