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性别歧视?为什么女鬼这么多

性别歧视?为什么女鬼这么多

作者: 陈涤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9:33 被阅读0次

亚洲的各种古今怪谈,都市传说中,主角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非人类角色,比如“太岁”、“河童”、“鸡龙”等,另一种则是女鬼,“白蛇”、“姑获鸟”、“巴里公主”等。男鬼则相当缺位,如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均为附属其他传说而存在,像“聂小倩”这样自成传说的角色,在男鬼中严重缺失。即便到了现代,也有“裂口女”、“红马甲”、“八尺样”、“人棍女”这样的女性怪谈角色频频出现,甚至无性别怪谈如“迷药割肾”、“机械邻居”之类都有出现,而男性角色仍然缺位。也有大量怪谈隐去了主人公性别,如“床下舔手人”、“庆幸没开灯”之类,认真说起来,仍不能说这些怪谈主角就是男性。但涉及女性的怪谈中,却往往会提及主角的性别。

传说和怪谈界的女鬼为何那么多?明明这是个偏向男权的社会嘛。这么奇怪的事确实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

传说及怪谈的意义在古今是不一样的。在民俗学中,传说一词是特指靠口口相传而继承的,对某些民俗,谚语,特殊习俗,信仰等文化的来源解释,多以叙事形式出现。而怪谈则是在传承传说的活动中掺杂的娱乐性叙述。无论是传说还是怪谈,都是有事件源头的,虽然事件的源头未必真实。古代人对传说看的很重,能流传下来的故事里面都有特殊的内涵。这里以一路流传到现代的“白蛇传”的传说做个示例,解释一下看传说应有的视角。

白蛇传这个故事至迟产生于宋代,雷峰塔也正是那一时期的建筑。白蛇传传说在开始之初是属于志怪小说,宋代的杭州《净慈寺志》中记载,该寺附近山里曾出现过巨蟒。这是白蛇传最初的起源。多半是为了告知人不要进山,以免有人被伤。

后来出现了《西湖三塔记》,这个是话本了,古代的话本其实就是说书人的稿子,到这一级,白蛇已经开始达到了怪谈级别,是百姓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了。且看关于白蛇传男主最初的描写,这时还不是许仙:

奚宜赞得了妈妈言语,独自一个拿了弩儿,离家一直出钱塘门,过昭庆寺,往水磨头来。行过断桥四圣观前,只见一伙人围着,闹烘烘。宣赞分开人,看见一个女儿。如何打扮?

头绾三角儿,三条红罗头须,三只短金钗,浑身上下,尽穿缟素衣服。

这女孩儿迷踪失路。宣赞见了,向前问这女孩儿道:“你是谁家女子,何处居住?”女孩儿道:“奴姓白,在湖上住。找和婆婆出来闲走,不见了婆婆,迷了路。”就来扯住了奚宣赞道:“我认得官人,在我左近住。”只是哭,不肯放。宣赞只得领了女孩儿,搭船直到涌金门上岸,到家见娘。娘道:“我儿,你去闲耍,却如何带这女儿归来?”宣赞一一说与妈妈知道:“本这是好事,倘人来寻时,还他。”

女儿小名叫做卯奴。自此之后,留在家间不觉十余日。宣赞一日正在家吃饭,只听得门前有人闹吵。宣赞见门前一顶四人轿,抬着一个婆婆。看那婆婆,生得:

鸡肤满体,鹤发如银。眼昏加秋水微浑,发白似楚山云淡。形加三月尽头花,命似九秋霜后菊。

这个婆婆下轿来到门前,宣赞看着婆婆身穿皂衣。卯奴却在帘儿下看着婆婆,叫声:“万福!”婆婆道:“教我忧杀!沿门问到这里。却是谁救你在此?”卯奴道:“我得这官人救我在这里。”

这里出现的两个女性也还不是白蛇。白蛇出现的情节如下:

婆婆与宣赞相叫。请婆婆吃茶。婆婆道:“大难中难得宣赞救淑,不若请宣赞到家,备酒以谢恩人。”婆子上轿,谢了妈妈,同卯奴上轿。奚宣赞随着轿子,直至四圣观侧首一座小门楼。奚宣赞在门楼下,看见:

金钉珠户,碧瓦盈檐。四边红粉泥墙,两下雕栏玉砌。即如神仙洞府,王者之宫。婆婆引着奚宣赞到里面,只见里面一个着白的妇人,出来迎着宣赞。宣赞着眼看那妇人,真个生得:

绿云堆发,白雪凝肤。眼横秋水之波,眉插春山之黛。桃萼淡妆红脸,樱珠轻点绛唇。步鞋衬小小全莲,玉指露纤纤春笋。

那妇人见了卯奴,使问婆婆:“那里寻见我女?”婆婆使把宣赞救卯奴事,一一说与妇人。妇人便与宣赞叙寒温,分宾主而坐。两个青衣女童安排酒来,少顷水陆毕陈,怎见得?

琉璃钟内珍珠滴,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生香风,击起琵鼓吹龙笛。当筵尽劝醉扶归,皓齿歌兮细腰舞。 正是青春白日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当时一杯两盏,酒至三杯,奚宣赞目视妇人,生得如花似玉,心神荡漾,却问妇人姓氏。只见一人向前道:“娘娘,令日新人到此,可换旧人?”妇人道:“也是,快安排来与宣赞作下酒。”只见两个力士捉一个后生,去了巾带,解开头发,缚在将军柱上,面前一个银盆,一把尖刀。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惊得宣赞魂不附体。娘娘斟热酒,把心肝请宣赞吃。宣赞推辞不饮。娘娘、婆婆都吃了。娘娘道:“难得宣赞救小女一命,我今丈夫又无,情愿将身嫁与宣赞。”

后来的情节就悲剧了。白蛇再换老公,两次要吃男主,幸亏白卯奴救下。最后男主逃回家中,找来道士做法,抓了白蛇等人。

神将喝喏:“告我师父,有何法旨?”真人道:“与吾湖中捉那三个怪物来!”神将唱喏。去不多时,则见婆子、卯奴、白衣妇人,都捉拿到真人面前。真人道:“汝为怪物,焉敢缠害命官之子?”三个道:“他不合冲塞了我水门。告我师,可饶恕,不曾损他性命。”真人道:“与吾现形!”卯奴道:“告哥哥,我不曾奈何哥哥,可莫现形!”真人叫天将打。不打万事皆休,那里打了几下,只见卯奴变成了乌鸡,婆子是个獭,白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道:“取铁罐来,捉此三个怪物,盛在里面。”封了,把符压住,安在湖中心。奚真人化缘,造成三个石塔,镇住三怪于湖内。至今古迹遗踪尚在。宣赞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这个男主也是薄情之辈,卯奴两次救命之恩都白救了。最后的结局是男主出家,几个女主都在湖底化了烂泥。

这时的怪谈多以话本形式出现,其中道教题材很多,最后多是主人公出家修道。偶有和尚出现,但往往搞出笑话。可以这样理解,这些话本是本土道教写来的宣传品,是宣教书,也是对外来佛教的一种抵抗。白蛇应该是确实存在过的,后来也许是消失了,但必定有人见过,这种怪奇动物正好拿来利用做怪谈的题材。

元朝统治下,国民被分为四等,为蒙古人,色目人(西域人群),汉人(北方汉族人),南人(南方汉族人及居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南人在元朝的地位最低,杭州一带的百姓成了“南人”,变了底层阶级,生活有很多限制,上升通道也因为各种禁止条款而受到阻碍,虽然元朝官员有部分出自南方汉人,但百姓却是受尽压迫。不得宣泄的反抗情绪与民间话本结合,白蛇传再次变了模样。在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可以看到已经完全变貌的白蛇传文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其中的白娘子与法海的斗争寄托了百姓的情感,白娘子的形象更是生生从吃人妖怪变成了温柔淑女。当然,中国的文化中历来不给妖怪好下场,所以虽然白娘子千好万好,仍只找了个负心的许宣,后来这许宣在传说流传中换了名字,改叫许仙。

禅师于袖中取出一个钵盂,递与许宣道:“你若到家,不可教妇人得知,悄悄的将此物劈头一罩,切勿手轻,紧紧的按住,不可心慌,你便回去。”且说许宣拜谢了禅师,回家。只见白娘子正坐在那里,口内喃喃的骂道:“不知甚人挑拨我丈夫和我做冤家,打听出来,和他理会!”正是有心等了没心的,许宣张得他眼慢,背后悄悄的,望白娘子头上一罩,用尽平生气力纳住。不见了女子之形,随着钵盂慢慢的按下,不敢手松,紧紧的按住。只听得钵盂内道:“和你数载夫妻,好没一些儿人情!略放一放!”许宣正没了结处,报道:“有一个和尚,说道:‘要收妖怪。’”许宣听得,连忙教李募事请禅师进来。来到里面,许宣道:“救弟子则个!”不知禅师口里念的甚么,念毕,轻轻的揭起钵盂,只见白娘子缩做七八寸长,如傀儡人像,双眸紧闭,做一堆儿,伏在地下。禅师喝道:“是何业畜妖怪,怎敢缠人?可说备细!”白娘子答道:“祖师,我是一条大蟒蛇。因为风雨大作,来到西湖上安身,同青青一处。不想遇着许宣,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却不曾杀生害命。望禅师慈悲则个!”禅师又问:“青青是何怪?”白娘子道:“青青是西湖内第三桥下潭内千年成气的青鱼。一时遇着,拖他为伴,他不曾得一日欢娱,并望禅师怜悯!”禅师道:“念你千年修炼,免你一死,可现本相!”白娘子不肯。禅师勃然大怒,口中念念有词,大喝道:“揭谛何在?快与我擒青鱼怪来,和白蛇现形,听吾发落!”须臾庭前起一阵狂风。风过处,只闻得豁剌一声响,半空中坠下一个青鱼,有一丈多长,向地拨剌的连跳几跳,缩做尺馀长一个小青鱼。看那白娘子时,也复了原形,变了三尺长一条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宣。

到了现代,李碧华的《青蛇》一文再次改变了传说面貌,女权主义的觉醒使白娘子和小青二人的形象有了不同的个性。白娘子的形象改无可改,于是小青变了样子,从默默无闻的配角变成了个性强烈的刚烈女子。

在李碧华的文章中,对男性可以说是贬到了极点。

“那是一种——叫女人伤心的同类。”素贞试图把她的耳闻目睹,以显浅话语给我细数前朝,“苏小小的男人,叫她长怨十字街;杨玉环的男人,因六军不发,在马鬼坡赐她白绫自缢;鱼玄机的男人,使她嗟叹‘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霍小玉的男人,害她痴爱怨愤,玉殒香销;王宝钗的男人,在她苦守寒窑十八年后,竟也娶了西凉国的代战公主;……”

她文中的许仙也是一样的忘恩薄情之辈,并无两样。

许仙马上自疚了。于是和盘托出:他今日绕廊下各处殿上观看一遭,方出令来,见一个天师,穿着道袍,负雌雄宝剑,头戴逍遥巾,腰系黄丝绦,脚着熟麻鞋,坐在寺前卖药,散施药水,见许仙道:“岔道是终南山张天师,见相公头上一道黑气,必有妖精相缠。我予你二道灵符,救你性命。”许仙说完,忙把头巾一揭,原来他发中也藏有一道符,用以保身,看来是刚才于房中安置。另有一道,便已化于清水,诓素贞喝了。

他嘻嘻一笑:“那天师还说娘子是妖,一旦喝了符水,便会化为原形,我边看你喝,边担足了心。”

“你怀疑我是妖精?”

“‘不不,我虚应一下而已。”

“你怀疑我是妖精?”

“娘子,这天师糊涂,我们不再说他了,好吗?”

“相公,你没有答我。”

“——管他灵不灵?他又不要钱。他让我试一试,又有何妨?”许仙嘻嘻地说,“娘子既不是妖精,就当是一场玩笑吧?”

小青的性格在李碧华笔下异常鲜明,最后,白蛇被封,她不顾法海的法力,当场为白蛇报了仇。

素贞见一切无效,狗急跳墙,便奋力一弹,向法海扑将过来。图谋一线生机。法海见状,向许仙暴喝:“许仙,贫僧要合钵收妖,若你拦阻,把你一并摄入,同归于尽!”

许仙一听,震动一下。

法海怒喝:“还不退来我身畔? ‘说着,那盂钵低了尺寸,望素贞头上直盖,这法宝端的利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见许仙,抱头飞窜退过一旁。那么快,那么无情,那么可笑。

他不肯。

素贞失去保护,身处劣势。

看着抽身而退的许仙,动弹不得。只有双眸,闪着不知是爱是恨,似懂非懂。——如果从头再来,她会不会开始呢?也许她正忆念着烟雨西湖的初遇,演变至今日的曲折离奇,在意料之外。……他竟临崖勒马。

回首一瞥我姊姊,她万念俱灰,反有从未试过的从容。

双眸光彩渐渐地,渐渐地谈了,一片清纯,宛如出家人。

她不再反抗,不再怨恨,只对我道:“小青,我白来世上一趟,一事无成。半生误我是痴情,你永远不要重蹈覆辙。切记!”

她长躬到地。

“师傅,我甘愿被镇,但求留我儿一命。”

素贞复了原形,白蛇静定做一堆儿,匍匐伏在地上。

法海扯下编衫一幅,封了盂钵,拿到雷峰塔前。

我无限伤痛,浑身紧张,心颤肉跳,理智尽失,心中燃着最猛烈的很意,双目尽露杀机。

不假思索,提剑直刺许仙。直刺下去!

——温热冒泡的血泉,飞扑至我脸上。

是的,我往他的心狠狠一刺!那里马上喷射出鲜血。溅得一头一面。

许仙不可置信的,犹豫不决的表情,打住了。他连痛苦都来不及。我太用力了——浑身气力无处可用,遂集中于仇杀上。怎么会怎么会?但,我把他干掉了。

对友情的珍视,对无情之辈的轻蔑尽在笔下,尽管李碧华笔下的小青也曾爱过许仙,但敢作敢当的小青对负心人毫不留恋,一剑穿心!她挫败了法海,法海没有收她,仓皇回了金山寺。

白蛇传的传说再度出山是在台湾,台湾人贡敏写了《新白娘子传奇》,给传说加上了后日谈,改成了大团圆结局。这实在是出于民间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了。在最后一版里,许仙终于成了个好人,虽然也还不是完全的好丈夫。

传说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可以看出是非常密切的。白蛇传的情节实际上自古至今完全可以看成是几个不同的故事。所以,传说中的形象也经常与当时的现实有所关联。

写了这么多,和传说里女鬼为什么多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我们来看,两女一男,负心负情,温柔化作霜秋叶,无情偏得神佛助...这个剧情中充满无奈与冲突,而且弱女子形象可以换来很多百姓的同情。

换个情况,仍用李碧华版的脚本。不过白蛇和青蛇是男性,而许仙是女性,法海,自然也该是女尼。这样的白蛇传会有人喜欢吗?二个痴情男和一女子同住,女子与二男均有肉体关系,但仍屡屡负心,但二男痴心不改,情愿被坑,最后女尼法海出现,将二男封印...

呃,好坑的剧情,很多人一定会说,这是不是傻?

这就是女鬼形象多的其中一个原因,男权社会中,无论是对男性丑化还是矮化,都会因社会规则的限制而让故事产生不适感。而男权社会中的弱者,女性,她们的故事可以惨烈,可以幸福,可以悲伤,无论怎样都会引起共鸣,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其次,女性主角的传说也更容易满足男性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各种幻想,例如《婴宁》、《牡丹亭》等。另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女性是配角,她们所获得的待遇和男性相比永远矮一截。这也让女鬼形象具有了比男鬼更强的反抗性与瞩目度。

男性主角的传说是很难带给人强烈记忆深度的,这样的角色只能是女性。偶而有形象如酒吞童子,平将门等,要么恶极一方,要么壮志未伸,必须带有强烈的背景情绪,才能与女性传说相抗衡。至于阎王,钟馗,南柯一梦等故事,只能附着在宗教或皇权上以保持自己的活力。

其次,是传说传承者的问题。古代战乱频频,男性往往被迫出征战死疆场,即便在太平年景,有些本事的男性也都会上京赶考或在外行商,以讨取生活。这样一来,在家乡传播传说的人自然就是以留守女性及老人为主的群体。所以就产生了“阿母为知”这一说法(同时也是古老的神职人员名称)。另外,女性记忆力也好于男性,相对远离战争的女性也因这些原因变成了民间文化的载体,她们要负责将历史或民俗等改造成隐晦的传说或怪谈,用口传方式让其流传下去。由此推导可以得出结论,老年女性是传说的最适合载体。

回忆一下,民间如跳大神,神上身之类的活动是否多是由中年以上的女性在从事?这是“老年女性负责传承民俗”这件事仅剩的痕迹了...

不过在亚洲的宗教中仍可发现女性文化传承者的重要地位。

先看中国本土的女性文化传承者形象,观世音菩萨。为何在这里说观音菩萨是中国本土形象?观音形象本为男身,如印度观音像多为男性,在传入中国初期,观音像也为男身,甚至影响到了日本。如法隆寺这尊九面观音像:

到了宋代,观音已经变成了中国女性的形象,图为日本佛画家北条裕华所画的传统形象观音像:《消灾龙上白衣观音》。

现代作品中的观音形象。

观世音菩萨性别转换的原因并不复杂。在《法华经》中有这样的句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遍览世间苦痛,助受苦之人解脱,实在是个好神仙。观世音观察世间这一行为还变幻出了另一个形象,即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手内有眼,表示遍观世间。

观察者即为记述者,看遍世间苦痛的观音形象与民间由女性传播民俗这一习惯逐渐重合,产生了中国特产的观音形象,即完全的女相观音。佛教饰品在中式观音形象上也基本消失,使观音形象变得更加的民间化,大众化。

比较一下印度的观音像,可以明显看出其中的不同。

印度的宗教与传说是一体的,舞蹈和说唱是印度宗教的主要传播形式。今天印度的主要舞蹈派系如婆罗多舞,库契普迪舞等过去都是神庙祭祀时的舞蹈。图为古代石雕中的婆罗多舞舞者。

舞姿中宗教意味明显的印度舞者。

印度舞蹈中是有台词的,一般均为史诗内容,而印度史诗完全是和神话宗教等内容融合在一起的。舞蹈内容主要为《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段落。实际上,这两大史诗正是在几百年里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完全符合传说的概念。

印度舞蹈中的舞者即为史诗传播者,虽然印度文化中女性地位较低,但女舞者在历史上的位置倒是比较高的。图为出自10世纪的印度石雕舞者像。

婆罗多舞舞者,1970年。在印度从古到今,祭祀舞者这一职业都是由女性垄断的。不过今天的舞者已经不需要再背诵史诗台词了。

泰国也是同样的情况,各种民俗和传说都是由舞蹈者的唱词传承至今,和印度不同的是,泰国每一种舞蹈只传承一个传说或一套民俗。比如泰国佛教徒在寺庙许愿后要请女性舞者为神佛跳“还愿舞”,当然,和在旅游点用来吸金的所谓“脱衣还愿舞”不同,正统还愿舞是规定森严的仪式舞蹈,包括使用的唱词都是传承几百上千年不变的。图为1922年的还愿舞舞者。

泰柬边境上发现的阿普萨拉舞者石雕。

日本文化中的女性传承者包括狂言师和神巫女两个系统。但狂言师在历史传承中逐渐变成了男性。

狂言与能一样,同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人们常常把它和能剧放在一起合称"能乐"。因为其作品都是从庶民的生活中取材,再以当时的口语演出,所以比起能剧更能被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最为典型的平民艺术形式。

不过,从狂言师的必跳之舞天宇受卖舞中,还可以看出狂言师在古代应该是由女性担任的。天宇受卖命(天宇姬)用舞姿骗出了关在天之岩户中的天照,使天下恢复了光明。这是意义重大的舞蹈,所以被代代继承了下来。在神话中,天宇姬的舞姿其实是标准的脱衣舞,“於肩带挂天香山影蔓草,发上缠天之真折蔓草,手持草结天香山之小竹叶,手舞足蹈,踏诵成声,若神灵附体之状,露其双乳,衣裳垂至下体。是以高天原动而八百万神哄然齐笑。”

古代日本对性的态度并不保守,女性下体在古日本是神圣的存在,土佐长冈的朝峰神社至今仍供奉着一个洞穴,形似女阴,据说为保佑怀孕女性的神灵神体。

在古事记等日本神话中,连日本国家本身都是男神和女神性交後的产物。日本神话中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的皇后名叫“富登多多良伊须歧比壳”,明治初期英国学者张伯伦赴日留学,打算将日本神话「古事记」译成英文出版,结果译文被误认为色情小说。日本神道学研究者镰田东二指出,日本神话将女阴视为开启神灵的路标,日本人崇拜自然,同时视「性」为自然的一部分崇拜它。直到十六世纪,日本人都不认为女人婚前得守贞操。直到二十世纪初,日本乡村中仍有“夜这”风俗,即男人夜里到女人家里过夜,男女无需结婚,甚至男女都可以为已婚身份,而这被认为是正常的社交生活。

综上所述,狂言师们继承下来的天宇受卖舞在古日本到底是男性跳还是女性跳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确实存在两种可能了。狂言师们口传民间故事,而神社的巫女们则传承神话传说,负责祭祀仪式。图为学习传统神前祷的见习巫女们。

在神话传说的传承上,各国都是由女性出面做传承者。在传递神话的同时,鬼故事也被大量传了下来。女性传承者们所讲述的故事更多以女性为主角是很可能的事,这可以用心理学现象来解释,女性和女性的亲密程度远超男性和男性的亲密程度,女性谈及同性的话题数量也远多于谈论异性。

到了现代,由于都市生活中人们的压力渐渐增加,更容易发泄压力的女性就成了都市传说的主角。想象一下,整容失败的裂口女,这个怪谈如果是女性主角没有问题。但...整容失败的裂口男?貌似这不是一个好题目。

又如厕所里的花子,猫脸老太太,高速婆婆等,这些传说如果把主角换成男性,厕所里的花太郎!猫面老头子!飞速公公!貌似会立刻自带上喜剧效果。在大多数现代怪谈传说中,以女性为主角实际上是为了增加怪谈的感染力。毕竟在面临危机时,男性比女性有更多自保成功的可能。

好吧,今天就写到这里,下次见。

相关文章

  • 性别歧视?为什么女鬼这么多

    亚洲的各种古今怪谈,都市传说中,主角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非人类角色,比如“太岁”、“河童”、“鸡龙”等,另一种则是女...

  • 解读聊斋鬼坟

    读聊斋,见到太多的鬼坟藏女鬼的故事。那么刨去迷信的成分,其实故事里的女鬼基本上都是人。为什么蒲松龄年代扮女鬼的女人...

  • 只留清气满乾坤(一)

    连载目录:繁灵卷 文/冬知饺子 我是一个女鬼,一个在人间飘荡了十多年的女鬼,我死的时候,城市里的车流还没有这么多,...

  • 第五章 阴谋

    “说吧,为什么要害人?”陆明盯着嫁衣女鬼。此时的嫁衣女鬼,身影不再像之前一般凝实,她以半透明的状态漂浮在陆明等人身...

  • 《七月半》恐怖搞笑小说015集

    《七月半》第十五集:可怜的女鬼 小杰手拿柳木棍横劈竖砍专打女鬼的腰部以下,以免女鬼遁走逃跑。女鬼被打的连连哭...

  • 南無阿彌陀佛🙏🙏🙏

    女鬼供斋 有一位阿罗汉,出去托钵,遇到一个女鬼,女鬼说要供养罗汉,就把他请到了家里。罗汉一看,这女鬼家中珠光宝气,...

  • 与病魔斗争的日子59

    从高中我就遇见了女鬼! 2019年遇见了女鬼!

  • 与病魔斗争的日子59

    从高中我就遇见了女鬼! 2019年遇见了女鬼!

  • 浅谈女权主义

    01 想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首先要知道性别歧视从何而来,性别歧视的根基现在是否仍然存在。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

  • 女鬼说,娶我吧

    女鬼说,娶我吧 文/孟祥忠 月光下 我与一个女鬼拥抱 女鬼说 娶我吧 我不要彩礼 也不要商品房 我问女鬼 你到底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性别歧视?为什么女鬼这么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j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