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中·第9则
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发币于大夫,季文子、孟献子皆俭,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皆侈。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曰:「季、孟其长处鲁乎!叔孙、东门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
王曰:「何故?」对曰:「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宽肃宣惠,君也。敬恪恭俭,臣也。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宣所以施教也,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则必固,时动而济,则无败功,教施而宣则徧,惠以和民则阜。若本固而功成,施徧而民阜,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业也,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以敬承命则不违,以恪守业则不懈,以恭给事则宽于死,以俭足用则远于忧。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宽于死而远于忧,则可以上下无隙矣,其何任不堪?上任事而彻,下能堪其任,其所以为令闻长世也。今夫二子者俭,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庇。二子者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王曰:「几何?」对曰:「东门之位不若叔孙,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叔孙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皆蚤世犹可,若登年以载其毒,必亡。」
十六年,鲁宣公卒。赴者未及,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简王十一年,鲁叔孙宣伯亦奔齐,成公未没二年。
没有了输入法的联想功能,逐字逐句打难免错讹,包涵包涵。
笔记
周定王八年,定王派王畿内的刘国的康公王季子出使鲁国,康公派发礼币给鲁国大夫。季文子、孟献子二家比较节俭,叔孙宣子、东门子家就比较奢侈。
回国后,定王问鲁国大夫是不是贤能?刘康公回答说:“季、孟在鲁国将长久下去,叔孙和东门要灭亡了。即使家不灭王,也会身死。”
定王问为什么?刘康公回答了一大串。
康公说:“我听说,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君主有君主的样子。宽厚、整肃、公正、仁爱,是君道;忠敬、谨慎、谦恭、俭朴,是臣道。宽厚则可以守住基业,注解写道宽则得众,宽容宽容,宽而能容,整肃所以顺应天时,公正可以施行政教,仁爱所以团结民众。基业能保护则稳固,顺时行事事必成。教化施行而公正就流布周遍,用仁爱来团结民众就上下富足。”
康公继续说:“如果基业稳固而行政有成,教化普世而民众富足,才能够长久地保有百姓,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这是君道。
臣道,康公列四条:“忠敬用以承受君命,谨慎用以守护家业,谦恭用以执行公务,俭朴用以丰足财用。以忠敬承命就不会违反,谨慎守业不会松懈,谦恭做事则远离死亡,俭朴持家就远离忧虑。按照这么做,自然君臣上下合作无间。”
国语的结构,回答问题,往往先列理论,再讨论具体行为。以上即论理,或者说价值观。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