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本系列笔记是本人阅读各种中医著作的笔记,一些观点与现下通行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之间意见也不统一;所录方剂很多是有关医生的经验方,实际效果无法验证,切不可照搬照抄,否则后果自负。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想主要是看著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其合理之处,能否自圆其说,从而启发培养自身的中医思维,加深对中医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崇拜。
透表法及其方剂
温病的概念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中已经出现,但温病学派的形成要始于金代的名医刘河间,至清代叶天士提出卫气营血辩证、吴鞠通提出三焦辨证,温病学派走向成熟。
温病,一般指除了风寒意外的急性热病,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疫病也是温病的一种。
透表法是吴鞠通首先提出来的,指用清凉解毒药物,透邪于外,他认为温病忌汗,宜透表。
郭生白认为,透表之表,不仅仅指肌表,而是指人体所有组织的表面,确切地说,是指微循环系统。所谓透表特指将病邪从微循环系统中排除出来,实际上针对的是温病学的营分病和血分病。因此可以说,郭生白是借用了温病学派的透表概念,它与温病学派的透表法不完全一样。
个人感觉,刮痧的原理似乎和透表法有点相似。
[if !supportLists]一、[endif]透表汤
辩证:温病,咽喉肿痛,发热时高时低,汗时有时无,典型的如病毒性感冒。
方剂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牡丹皮各30克,桃仁、红花各20克,芍药30克,甘草15克。
便秘:加紫草,严重的用大黄;
不出汗:加葛根40克、桂枝20克,取微微发汗,忌发汗指出大汗;
舌质绛红,口干唇燥:加生地、麦冬各30克。
金银花是花,连翘是种子的壳,牛蒡子是种子,它们都有很强的穿透性。金银花、连翘清凉解毒,牛蒡子能发疹,都是向外透邪,即透表而不是发汗(风寒发汗,温病透表)。
这个病的病邪在营分和血分,即微循环系统,牡丹皮活淤血,桃仁破血,紫草活血。
生地、麦冬凉血。
如果用汗法,血液中的水分流失,血浓度更高,微循环更加不畅,病邪就排不出来。
血液浓度过高,最好喝一些植物结构水,如甘蔗汁、梨汁、荸荠汁、藕汁等,吸收快,滋润血脉。
附流感方剂:
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牡丹皮、桔梗、怀牛膝各30克,甘草13克。
发热:加葛根40克;
大便干燥:加紫草15克,知母30克;
下利:加黄连15克,黄芩20克。
牡丹皮、桔梗消咽喉肿痛,流感的其他一些排异反应如流鼻涕等都不需用药。
[if !supportLists]二、[endif]透表排异汤
辩证:疫病。
方剂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牡丹皮各30克,当归、红花、桃仁各20克。
便秘:加紫草20克;
下利:加黄连20克。
咳嗽、喷嚏、流眼泪等是本能系统的正常排异反应,不用用药。
附预防疫病方:
紫草10克,升麻1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0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