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ABC行为分析法

ABC行为分析法

作者: 小冷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21:48 被阅读0次

    ABC行为分析法中的ABC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

A:前因,也叫前事,主要用于描述在孩子的行为出现之前当前的环境、人物、所发生的事件、当前任务的对话内容等。

B:行为,主要指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样式、具体的行为状态、动作等。

C:结果,也称之为后果。在行为出现之后,他人的反应,说了什么话,孩子得到或者失去了什么。

能够把上述的内容以客观的,可以描述的方式记录下来,从中可以发现其行为的功能。这对于接下来进入行为介入会更加有帮助。

     行为介入可从两方面着手:从前因着手和从结果着手。前者是指通过调节环境,预防问题行为再发生;后者是指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减少问题行为及鼓励良好的替代行为。

     分析了「前因」,你可能发现孩子只 在某些情况下才出现不好的行为。你可以 考虑一下预防措施,例如重新计划一下孩子的作息安排。

     分析了「结果」,是否发现孩子 透过不正确的行为,获得一些好处或逃 避了一些事情?那不如尝试改变一下对策。


要干预一个行为,首先要知道行为的功能是什么。 

主要的四种行为功能包括:实物强化行为、注意力强化行为、逃避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

例如:将儿童发脾气的行为分解为“咬手”、“撞头”“打头”,其中,将撞头定义为:“儿童用头朝墙壁上用力撞击,力度足以造成疼痛感。”

请注意,在定义行为时,我们要定义的是一个行为,而非是一类行为,只有针对一个行为,才能详细的分析这个行为的前因和后果。

当分析一个行为的功能时,我们需要知道行为的前因和后果,并且能把行为前的大环境影响因素与行为的直接导火线区分开。

比如:分析行为A——发生的前提(环境),弄清楚是什么诱发了这个行为,可以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C——行为的结果,弄清楚这个行为要达到什么目的。行为出现后,周围的人做了什么?孩子得到了什么?孩子有没有逃避或者避免什么?你对孩子的要求有没有变化?


接下来我们细说。

行为前环境

行为前环境是指的大环境因素,它发生在行为发生之前,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有持续的影响效果,但不直接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

换句话说,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但不代表问题行为一定会发生。

举个例子:孩子在学校上完一天课回家,有些累了。

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再叫孩子做作业,孩子可能因为不想做而使用强烈的对抗行为来逃避做作业。

这个对抗行为的发生受到前环境因素(也就是孩子累了)的影响,但如果妈妈没有叫孩子做作业(直接导火线),这个对抗行为就不会发生。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累了并不直接导致孩子的对抗行为。

行为前因

行为前因即行为的直接导火线,它一般发生在行为前1分钟以内。

因为行为的发生是从低强度到高强度慢慢转变的,而低强度的行为一般是我们不在意的,而高强度的行为才是我们想干预的目标行为。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从导火线到高强度的目标行为之间会有更长的时间间隔。

目标问题行为

当我们定义一个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是一个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比如躺在地上、摔东西、骂脏话、吐口水、打人、哭,等等。

很多家长会用“孩子情绪不好”来形容孩子的行为问题,这样的描述会给行为干预带来一定的麻烦。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被拒绝、当孩子被要求做他并不想做的事,他有情绪上的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

问题是在于孩子通过不适当的行为来表达和发泄他的情绪,这个部分是我们需要干预的,所以我们需要确切地知道,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究竟做了些什么。

另外,情绪是我们没有办法干预的,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没有情绪,但行为是可以干预的,所以我们可以教孩子通过可接受的行为来表达和发泄他的情绪。

有时候,同一个行为可能有多种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一次行为发生时的前因和后果,并且做相应的记录,从而分析出行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记住,在每一次行为发生时,它是有明确的功能的。

对于有多种功能的行为问题,如果在每一次行为发生时能明确知道行为的功能,就根据被动的行为干预原则来应对;如果在每次行为发生时,无法马上明确知道行为的功能是什么,就根据行为的主要功能来应对。

行为后果

行为后果是指在孩子的行为发生后立即(10秒到1分钟内)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怎么样应对的。

通过观察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效果,我们可以分析到行为的功能。

当行为得到满足时,类似行为在未来同样的情况下会重复发生。

以下是孩子在问题行为发生时,大人们最常用的方式,也就是即行为后果:

告诉孩子“不”:“不要”“不许”“不可以”“停下来”。

条件交换:你停下来,就可以……

跟孩子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要求孩子道歉。

训斥:严肃告诉孩子他错了,并且威胁。

惩罚:取消孩子玩喜欢的东西的权力,站墙角,甚至肉体惩罚。

常见的制止方式可能是马上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训斥孩子、打孩子、剥夺孩子的某种权利等。

这样做也许当下孩子确实不发脾气了,但是这些处理方式治标不治本,还会对孩子以后的情绪和行为方式都埋下了不好的种子。

相关文章

  • 商品管理中ABC分析法

    ​ ABC分析法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ABC分析法的目的、意义及功能 ABC分析法的使用 ABC分析法的定义 1.AB...

  • ABC分析法及在电商分析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ABC分析法? 1. ABC分析法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

  • 零售行业企业营销数据分析(篇章三:数据分析方法)

    续上篇,本章进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供参考。 1、ABC分析 ABC分析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 A...

  • Day13-ABC行为分析法

    P190-P191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在《生活哲学》中看的ABC行为分析法,再次感受到了“共通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

  • 079 库存分析:ABC分析法

    帕累托法则(即二八原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库存管理中,ABC分析法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应用。简单地说,ABC分析法就...

  • ABC分析法

    最近在研究单品管理,里面有个商品的ABC分类,其实就和对用户分析的RFM方法一样,这里我们也来了解下。 ABC分析...

  • ABC分析法

    1.简介 ABC分析法的思想类似“二八原理”,即20%的人口控制着80%的财富,也可以概括为“帕累托原理,即重要的...

  • 功能性行为评估与干预2

    001,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基本操作 其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分析法。其中ABC观察记录方法往往适用于低...

  • ABC逻辑分析法

    A 毕业七年了,同学相聚一堂,有侃侃而谈,有沉默寡言,曾经一起迈出校园,而今职位,收入发生了不同 C 你是否感觉沮...

  • 什么是ABC分析法?

    首发: 很牛 ABC分析法是企业管理中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也是一个有效的教练工具。 ABC代表着Action go...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BC行为分析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km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