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中庸》讲“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感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在修身,修己的这条路上我们要“戒慎恐惧”我们所没有看见,说没有听到的远离道的“习惯”、“习性”。
由“隐”到“显”再到“显盛至极”,由“微”到“小”再到“至小无内,贵微重始”。就需要我们慎独行之。微小之处最应谨慎小心。
思
这句话中有几个关键字词“戒慎”、“恐惧”、“隐、显、微”、“慎独”。
“慎”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真”字,也就是用自己的真心。《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说的是,父母总是看不见自己孩子的不足。也看不见孩子在外的恶行。而外人却无一不知。农民总是看不见自己的庄家长的长的好。换句话,就是孩子是自己的好,东西是别人的好。
在上一篇中,我们说一个人的习性是由环境完成的。同样,一个人的习惯也是由环境养成的。正是因为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习”不同,使人与人之间越走越远。正是这样,我们就要更加“戒慎恐惧”。“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是只有自己所“不睹”、“不闻”的“习”。
要从哪里来看呢!就要从微小之处。俗语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杨震拒金”的故事正是这句话的真实之意。杨震到他曾经就任过的一个县去视察,他以前的一个下属正好在这里当父母官。听到杨震来了,就选一个夜晚,拿一包金子来看杨震,杨震就对这个县令说,你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这不是在害我吗?县令说:“我选择黑天来的,没有人看见我来,没人会知道您收了我的金子。”杨震说:“怎么会没人知道呢?至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县令听杨震这么一说,觉得的确是自己做的欠缺,灰头土脸的走了。
“刘备”在临终前就给自己的儿子遗言中写到“不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家都知道,倍数增长啊!
所以要“慎独”啊!要知道“独”在这里不是独居,而是独立。“在身约心,在己曰独。”在很多解释中往往解释说:“独处时也要谨慎做事。”这是错误的解释。而是要谨慎的对待独一无二的自己。正是因为自己很重要。往往就会放大了和自己有关的“习性”就会出现独占、独霸、独裁……。怎样去避免这些不好的习性呢?只有两个字“慎独”,用真心对待己独。想想,一个人天天孤傲自赏,独占鳌头,是挺可怜的一件事。为啥这样说呢?因为人的智慧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然后再实践,循序渐进一点点在不断的受伤中得到的。
行
看到这句话知道,自己做事时要努力的做到
?第一、要“戒慎恐惧”,有独不见、不闻。就是《诗经》中的那句话“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事要小心谨慎。
第二、很小的事情经常做,也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活越大。
第三、认真的对待自己,时刻观察别人的言论,看有没有自己独不见,都不知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