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三十而立……

什么是三十而立……

作者: 黑山007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23:41 被阅读0次
    什么是三十而立……

    什么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讲自己的人生之阶段,先以志于學开头,说明了自己一生的总领和方向,同时也是在勉励弟子后學,一切应以志于學为始,为本,为进。

    论语 孔子

    三十而立,

    立,独立、自立,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就像树干一样,不为外界的风雨所动摇撼动,能够坚守自己的志向。从此,古人三十而称壮年,遇事能独当一面,故为三十而立。这是一种人生境界,现在很多人将三十而立认作必定事业上有成,显然与愿意不符。

    四十而不惑,

    不惑者为智,不为外界的纷繁事物所疑惑。在志于學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以解释的事情,使得心生疑惑,而能够看清事理,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瓜葛,剪断疑惑,理清思绪,分明利害,获得智慧,这就是比而立更高一层的境界了。而立只是不为风雨所动,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惑则通晓日月四时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最终实现开花结果。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即天道之所赋予,事物之所当然。虽然能通晓世间的道理,但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很多事情无法强求,大道终有不行之时。大道行与不行,这是天命。而人行不行道,这依然是天命。能知天命者,必然会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注定不能成功时,究竟应不应该去做,去彰显道义,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显然是比不惑更高一层的境界。不惑还对利害得失有所计较,而知天命则超越了利害得失,直接指向了人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就是天道赋予人之使命。
    而立和不惑可以从學习中得来,而知天命则不可强求,既要學习,又要领悟,更需实践,许多學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天命之所在。但我们要知道人生有这样一个境界,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也可以看到孔子之伟大处。

    六十而耳顺,

    耳顺,所闻皆顺而无逆。与不惑不同的是,不惑需要一个分辨的过程,心中仍有波澜。而耳顺则是任你狂风暴雨,我自波澜不惊,不仅事理清楚,连情绪都能把控,使自己真正成为了情感的主人,喜怒哀乐皆恰到好处,没有不顺的地方。知天命是尽己之道,而耳顺则为推而及人之道,既能自己知天命,又能使自己和顺于外物,不逆于他人,这又是一层境界。
    言耳顺而不言目顺,钱穆先生说的很好,目是主动去看,有意识有目的,而耳顺则是被动的听,无意识无目的,不思而得,更见功夫。目不想看可以闭上,耳却不能,所以对一切外来事物信息都能顺,方能是耳顺。同时目视近,耳听远,因此耳顺比目顺更难能可贵,故称耳不称目。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随从之意,另一说当为纵,放纵自由之意,皆可通。矩,即规矩,画圆为规,画方为矩,言矩不言规,更见圣人语言之严谨,进阶之境界。
    耳顺是由感官,是心内的功夫。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是从心内到行动上了。就像鱼在水里可以自由的游,却似乎感觉不到水的存在。鸟可以在天上自由飞,却感觉不到风的存在,人在规矩道理中,却能自由的行,不用刻意的去想什么规矩道理。因为鱼和水,鸟和风,人和天地之道已经合为一体了,自由不可离开规矩,在规矩中获得的自由,方是真正的自由,最大的自由。做人到这一境界,已经无可复加了。孔子注重仁德,注重礼仪,其实仁和礼不仅不是对自由的束缚,恰恰是对自由的保障。越是将自己和道德礼仪融为一体,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多,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是其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三十而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qp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