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作者: 赵裕vimerzhao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5:37 被阅读118次

概览

本书是费孝通1937年在云南教书时,从《乡村社会学》这门课的讲义中整理而来,书中的观点都是作者实地考察和教学思考的结果,充分分析了乡村社会的特点及其成因,豆瓣评分9.2,当之无愧的大师之作。不同于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一味的批评与鄙视,费老不仅客观地描述了现象,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做了成因的分析,很有启发性。

读书笔记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指泥土、土地,农耕文化养育了中国的礼俗文化,人与人之间靠的是熟悉、信任;殖民文化养育了法理社会,人与人之间靠的是契约精神。

文字下乡

首先要明确文字和语言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所起的作用,文字和语言在乡土社会作用被减弱(声音、动作、表情的交流更加准确、生动)。乡土社会缺乏文字普及,并不是因为乡村“不文明”,而是因为“非文字”的交流途径是乡村生活自然演进的结果。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

再论文字下乡

个人的今夕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文字克服了个人记忆和社会传承在时间长河中的局限性,但乡土文化的总量相对有限,传承靠口口相传(记忆)足以完成。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以个人为中心,以生育和婚姻关系为纽带,形成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区别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产生不同的道德体系,差序格局要求“克己复礼”,以个人为中心发散出不同的关系线:亲情线(孝悌)、友情线(忠信)...

家族

乡土社会的家庭是沿父系单系传递的,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称为家族。家族必须是绵续性的,因为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是长期绵续性的,所以家族不因个人的成长或死亡而分裂或结束。

男女有别

感情定向: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亚普罗和浮士德两种两性感情观的冲突。乡土社会是一个孤立的小天地,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以同性为主轴、异性为辅轴的单系组合更适合于完成社会事业的需要。将天国现世化,以现世为天国。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外界,一切足以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男女的鸿沟由此筑下。

礼治秩序

人治VS法制。礼VS法。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权威性使人产生敬畏感,人们出于内心的服膺以传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无讼

乡土社会,解决纠纷的主要目的乃是完成教化(礼)。法律不是为了教化,而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法治抑或礼治,取决于社会变迁程度。社会变迁加剧,人口流动的冲击下人们相互不再熟悉,人们的合作只能以契约来维持。

无为政治

政治权力分为两种,完全靠暴力维持的横暴权力和根据契约而产生的同意权力。横暴权力存在的基础是经济利益的诱惑,同意权力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合作。乡土生活的主流是自治,即礼治社会的自发运行。

长老统治

乡土社会中的权力,既非专制的亦非民主的,而是教化性的。乡土社会在长幼之序的规范下自然产生宗族长老,宗族长老行使教化性的权力来维护乡土的稳定。

血缘和地缘

在乡土社会中的地缘关系依附于血缘关系,地缘是血缘的投影。血缘社会中商业很难发展。地缘是从商业里独立壮大的社会关系,人情问题不再成为商业发展的限制。

名实的分离

乡土社会中的长老权力是稳固的,但为了应对社会缓慢变迁的需求而产生了名与实分离的现象。即承认或说维持形式上的长老权力意志,而在内容上加以注释和曲解,从而实现改变。名与实的分离,就是乡土社会的变迁。

从欲望到需要

从“欲望”到“需要”,就是从自发到自觉。乡土社会是自发的,缓慢变迁的,也是稳定的;现代社会是自觉的,快速变迁的,也是不稳定的。

读后感

农村90后:最动荡的一代

每逢过年,总能看到很多关于家庭矛盾的帖子,我们这一代或许是家庭矛盾最多的一代,而过年,则是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我们和乡土文化最直接的交锋。按照费老在《乡土中国》中的解释,长久以来,以泥土为底色的农耕文化一直是中国乡村的基石,基于此,农村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空间隔离、家族关系、长幼尊卑。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传统的乡村体系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以这种观念稳定性为基础的一系列文化自然也受到了挑战。我们的父辈在乡村社会长大、在现代社会生存,他们或多或少还保留这在乡村社会中生存的能力,比如处理错综的亲属关系,逢年过节的礼数等等。而我们这一代,则是彻底成长在现代社会的一代。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为什么不愿意回家过年了?”,一个高赞回答如是说:“我改变不了那个世界,却又不愿屈从于那个世界”。但对于农村的90后来说,这是不得不面对的。我们的观念和父辈是有冲突的,而且父辈的观念在农村这个特定时空里或许是更加适用的。回归到传统是不可能的,对于农村90后来说,他们不可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处在一个合适的土壤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处理好这种冲突,以及如何早日脱离这个时空,完成从思想到生活彻底的现代化。

参考链接

相关文章

  • 2020 3 月读书笔记之一: 乡土中国

    2020 3 月读书笔记之一: 乡土中国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我在不同的场合很多次听到过这本书,本书是由...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1)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曹雪芹的一句话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通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后,不仅丰...

  •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2018.08.11 社科4号大厦.沈阳梦想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 看完了《乡土中国》,...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乡土本色

    最近学校有任务,就先把手头其他课外书的阅读放了放,开始看《乡土中国》了。不得不说,这本书专业性很高,看起来有点费劲...

  •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中国乡土

    中国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生于斯,从他们出身的那一刻,他们的籍贯、血缘、地缘便是你...

  • 读书感悟 17行政1 张佳蓉的171321126 1886800

    现代化遮不住的乡土性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

  • 《乡土中国》书评

    乡土中国 看完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感触颇深,费孝通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奠基人,所作《乡土中国》则是中国社会学的入...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 费孝通 《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老先生继《生育制度》之后的第二本书,此书可以说是想要攻读华农(华中、华...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再拾起这本书,一晃已是五个月过去。 序言 1947首版,1984年再版 费孝通先生声明了本书并不是完全严密的观点,...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费孝通)——文摘 1.乡土本色: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qx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