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油腻与包浆

油腻与包浆

作者: 墨未浓_fa90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8:00 被阅读176次

    作家冯唐先生写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一时洛阳纸贵,风头无两。

    冯先生人到中年,活跃在商、文、医、书法数界,常自叹跨界不伤胯,不扯伤蛋。深受文艺女青年爱戴。

    冯唐先生开门见山,用了十个“我们”感同身受的诉说了中年危机。主要阐述了荷尔蒙分泌的不断减少对“肿胀”及相关心理、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接着说明了油腻标准的建立来源,即数个或偶尔或频繁研究油腻男症状的女士,以及反观内心。最后语重心长的向同龄的我们以列举的方式讲解了男人油腻的十种表现及解决办法。

    标准是否科学,解决方法是否适用,姑且不谈。文学的东西如果非要加上翔实的数据和科学的推断,会被人说成不解风情或者“杠精”的。作为妇科医生出身,浸淫投资界多年的冯先生肯定知道数据及推理的重要。但冯先生更能把握人性的秘密,况且他也并没有真的想要影响油腻男。毕竟,重度油腻男是从来不会看冯先生文章的。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看文章。

    但油腻却是存在的,从小时候炫耀谁尿的更高到年老了炫耀谁尿的出来。男人们一生都在战斗的路上,不管你愿不愿意,想不想,这个社会都会自觉的把你放置于赛场上,分个三六九等,排个你低他高。跳出三界外的和尚还常被评价不如道士苗条。你说他们招你惹你了。定性不够的话,沾染一身油腻实在正常不过。

    油腻其实是与年龄,性别,阶层、职业无关的。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比较谁家爸爸官大,谁家院子土豪。女人们眉飞色舞炫耀着老公的级别跟孩子的学校,同时努力掩饰着自己那怒放的蛮腰。从孔夫子《春秋》的“为尊者讳”到今天的高官案情纪实。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油腻是一种普遍的品质。是人性、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品。当然了,油腻的标准仍然充满了主观意识。

    那为什么中年男人成为油腻的代表了呢?

    人到中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现状锦上着花,烈火烹油,就志得意满,自以为摸到了成功的睾丸。稍微用力成功就会跟着他跑。睥睨一世,青眼向天。固执于一隅,执着于自己就是牛逼的展现。于是,张狂、飞扬、跋扈、荒唐。岂不知世事有轮回,命运有蹇旺。一日锦烂油尽,光环散去,一副臭皮囊,低声唱凉凉。

    上有父母高堂,下有读书儿郎,老婆河东狮吼,领导跋扈嚣张。往前看,一眼到头,升职无望;往后看,青年才俊,磨刀霍霍。于是,得过且过、脑满肠肥、四体不勤,二目无光。全不管进步、敬业、奉献、健康。直把私利置于万事之上,仁义礼智信,党性人品都去他娘。

    立德对自己心不够狠,立功又自叹生不逢时,于是就处处立言。三杯两盏小酒,美妇少艾当前。于是,妙语连珠,唇枪舌剑,或鸡汤,或奇谈,或宫廷风云,或人生经验。听众看客如没有杏眼发直、软语温言,自己说不到口干舌焦、胸闷气短,便觉得不尽兴,有遗憾。

    混迹于江湖,成功于苟且。江湖气掩盖了卑鄙,成功的光芒淡化了苟且。于是,人模、狗样、洗白、擦亮。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但千夫所指,自己又本性难移。能力提升之下继续行卑鄙之举,处苟且之事。这岂是一个油腻能说的清?

    多年孙子熬成了爹。不论功业有多少,品德高与低,即以有功有能者居之。于是,妄谈是与非,点评他你我。马列主义朝外,严于对人、宽于待己。

    油腻之多,实难以一一列举。

    大凡人到中年,恰如夏末秋初。看上去万木峥嵘,生机勃勃;但实际上却是青春已去,秋风将来。收获还在路上,成功未能如磐石之固。衰老的钟声已经敲响,时间的流逝却越来越清晰。急于认可自己,急于表达自己,急于突出自己的欲望日复一日的强烈。于是,本性显露,上善之人修心养性、超凡入圣,邪恶之徒登堂入室、祸国殃民,转折之时多在中年。

    我等众人既不是大善,又不是大恶之人。而是七情六欲俱全的普通人。既是普通人,即受环境、他人和欲望的影响。世界怎么样,我们就是世界的反映。从儿时的白纸一张,到中年时候的油彩斑驳,也许只有自己才明白生活对你做了什么。除了极个别天赋异禀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多数的我们都是难以避免油腻的。

    油腻不可怕。关键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油腻。

    偈子曰:“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让惹尘埃。”每天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对照和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灰尘所积不多,打扫起来自然也不甚困难。但如果平常不够勤劳和自审,日积月累,灰尘便一层层堆积起来,其间夹杂各种污垢、油泥、残羹、剩饭,几十年下来,油腻便殊为可观了。所谓相由心生,一个内心油腻的人,出现一个油腻的外貌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处表明立场,外表是否油腻跟胖瘦是无关的。

    首先要有知道自己是否油腻的能力。自知者明。自知是一种很难得的能力,我们对待自己的优点往往会放大,对待自己的缺点往往会直接忽视。或者虽然知道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自认可爱,美其名曰“怪癖”。鲁迅先生所谓“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其实,不仅是中国人,不仅是肿毒,我们对待自己其他的缺点和错误,很多时候也是这样自我满足的。

    所谓良马见鞭影而驰。如来在《杂阿含经》里向弟子讲到:贤明者应该乘坐四匹马。其第一者,见举鞭影,即便惊悚,随御者意。其第二者,鞭触身毛,即便惊悚,称御者意。其第三者,鞭触身肉,然后乃惊,随御者意。其第四者,鞭彻肉骨,然后乃惊,称御者意。从看见鞭影就行,到触及皮毛,到打在身上,到痛彻入骨,分马为四等。以马喻人,亦是如此。能提前知道那些是油腻就不沾染,不让危害到自己。到稍有危害即惊醒,到影响较大惊醒,到影响至深才惊醒。悟性不一、理解不一,选择就不一。但无论何时清醒,总算得是清醒之人。古人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你如果说“油腻乐,不思清”,我也无话可说。

    其次,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油腻。你知道或者不知道,油腻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人非圣贤、孰能不油腻?面对油腻,既不要讳病忌医、妄自菲薄;更不可有病乱投医,到处抓药;最不可视而不见、一腻到底、腻腻更健康。清爽的你是你,油腻的你也是你,无论那个你,都应该快乐的接受。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如何刮刮油、去去灰,多几分清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再次,我们要行动起来。人清醒了,方法找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只剩下行动了。改变意味着痛苦,意味着对既往理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清理,意味着对沟沟坎坎的打扫,意味着有些不仅要用洗涤剂,还要动大手术。更难的是,选择改变就是选择跟自己怠惰享乐的人性去斗争。所以,能够完全改变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透了问题和自己,还有一种人是不讲什么道理,只管像傻逼一样的去努力。

    最后,让自己“包浆”,化油腻为美丽。

    “包浆”就是“光泽”,指古玩器物经过岁月的洗礼,在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的美丽的光泽。一块包浆浑厚、温润细腻的古玉,一件温存古旧、幽光沉静的红木家具,能让观者瞬间欢喜起来。这是岁月带来的惊喜,是光阴的沉淀,是传奇的累积,是经历了无数的摩挲把玩,层层积淀的硬壳。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对生活如初恋。今天的一场风暴,明天的一场大雨,后天的骄阳似火。行走在岁月的四季,你永远无法预知生活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经历。可能是琐碎繁杂的庸常,可能是不如人意的明天,可能是令人崩溃的磨难,也可能是尽情放纵的狂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永远保留自己内心的那份真诚,勇敢的面对自己和一切经历。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柔软,外壳越来越美丽。生活给你油腻,你化油腻为包浆,反馈给这个世界以美丽。

    一个“包浆”的中年男人,大概是一个男人所能展示给这个世界的极致了。不过世情多伪,机巧多出,人工做旧的颇多。是包浆还是油腻,就看个人的鉴别能力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油腻与包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vx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