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木材需要装车、卸车、结账,时间一长,李智深与林场上上下下的工人以及领导熟络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他认识了分管计划内指标的主任黄东。
李智深善于察言观色,他有事儿没事儿你就找黄东聊上几句,一段儿时间以后,他对指标分配的业务烂记于心。同时他也了解到,建楼需要木材,黄花松较硬可以做窗框,红松较软你可以做窗扇。木材的接收方往往就是建筑公司,如果能搞到计划内指标,然后转手卖给建筑公司,这中间就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智深终于等来了机会。
那天,李智深像往常一样赶着马车运送木材,一家建筑公司的业务员准备到这里买红松,他先到林场看一下材质,准备挑选上等木材。在他与林场工人的交谈中,李智深知道了他的身份,然后与他私下里做了很多交流。得到了对方购买的价格之后,李智深没有犹豫,马上告诉业务员先不要买木材,因为自己可以弄到指标,价格实惠。业务员先是疑惑,但最终被李智深所说服。于是他便带着李智深,回公司去见老板。
李智深讲话快慢有度,逻辑上丝丝入扣,老板一见价格诱人,心中大喜!马上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材质好,钱不是问题。
李智深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找到黄东之后,说自己表哥的建筑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如果不救急,马上就要倒闭。自己没想到别的办法,只能找黄东帮忙,争取一下计划内指标,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黄东一听连忙摆手,表示指标越来越少。李智深从黄东的眼睛里读懂了他的心思,他连拖带拉,请黄东下饭馆。三次共餐之后,黄东面露难色,他对李智深说:“还有三个人需要点头,我自己同意了不行,这事有点难办。”
“黄哥,你先给我应承下来,事后肯定有表示,说到做到!实在不行的话,我卖掉马车报恩。”
一周以后,李智深给这家建筑公司发过去一车皮红松,60立方米。对方的承诺也是一言九鼎,当场付完全款。这一次交易,李智深获得的利润是18000元。作为回馈,他马上去稻米产地购进了一吨大米。
接下来就是一帆风顺,李智深不断地去多家建筑公司联系业务,由于价格美丽,双方一拍即合,李智深如法炮制。
不知不觉间,两年过去了,至于李智深的收入多少没人清楚,但是他回馈的大米总计为100吨。
李智深早已处理掉了那辆马车,专心致志地做起来贩卖木材的生意。正当他准备加大力度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由于计划内指标被黄东等人巧立名目地挪用,有人举报此事。上级领导多方调查,了解到其中的内幕之后,马上作出决定:准备取消黄东四人的领导身份,把他们变为普通工人。
听到风声的李智深顿觉不妙,他立刻来到亲戚家,说自己老家那边有事,需要回去住上一段时间,家中的一切交由亲属照料。当天晚上,李智深携同已怀身孕的武三妹,带着儿子,一同坐上了远去的火车。
其实李智深并没有直接回到老家,而是到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隐居起来。在那里居住了两个多月以后,武三妹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不幸的是,这个儿子有先天疾病——脑瘫。
半年过去了,李智深觉得早已时过境迁,便与武三妹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老家。
刚到老家的时候,李智深借住于一处普通民房,对过去的老亲少友嘘寒问暖。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要主动的随份子,他把自己的生活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习惯中。
一年以后,李智深确认风头已过,便着手规划自己的新生活。他先是投资50万元建起一栋别墅,每层150平米,共四层。接着又买了三辆车:一辆吉普,一辆轿车,一辆大货车。同时雇了一个司机和一个厨师。他的目的就是证明一下自己:我就是从当年的穷困潦倒变成了今日的衣锦还乡!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决定与“穷不走亲,富不还乡”的俗语格格不入。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