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02bb162216a864a7.jpg)
昨天收到私信,对我读白岩松的《白说》进行了批评。大概意思是我受人恩惠,开个专栏“洗白”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5f0dada73e3e106e.jpg)
文章链接如下:
读白岩松《白说》(二十)——把自己看高一点,你就成功了 - 简书
于是我第一时间去看了自己专栏的开设时间,还有白岩松引起“公愤”言辞的发表时间,结果证明我这波热点确实是“蹭”的。
这个读白岩松《白说》的专栏第一篇读书札记的发表时间是2021年10月12日,当时一共表发了四篇;第四篇读书札记的发表时间是2021年10月21日。这四期读书札记完成之后因为工作的原因,就暂时放下了。
时间来到2023年12月21日,经过两年零两个月,我又重新启动了读白岩松《白说》的读书札记专栏;也就是这个专栏的第五期。截止今天,2024年1月8日,我一共发表了二十一篇这个专栏的文章,并归纳到合集“读《白说》”。
至于饱受大家争议的“有钱不愿意话”的言论则是出现在2023年12月29日播出的《新闻1+1》这个时间晚于我的第一篇《白说》读书札记“读《白说》(一)”的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2日两年多,也晚于我重新开始创作的“读《白说》(五)”的发表时间2023年12月21日一周多。
所以,我想大家能够理解我这次是真的偶然“蹭”到的热点。在自媒体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只管创作,剩下的交给时间。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去追热点,因为热点稍纵即逝,你所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创作;持续创作的时间越长,内容量越大,那么你与热点“相遇”的机会就越大。我的大学同学的婚姻就是一个例子,他经常出差,而且不喜欢坐飞机;那时候除了长途汽车就是普通火车了,长途汽车不准时性比较高,于是他每次出差就选择普通列车。他的爱人就是在火车上认识的。
以下是“读《白说》”专栏第一期、第四期、第五期、第二十期(留言期)的链接及截图:
第一期:读《白说》(一) - 简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be1daf3e5e41093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902ad2399fc44f3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6ec96ae1a1d347d8.png)
第二十期:读白岩松《白说》(二十)——把自己看高一点,你就成功了 - 简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9255b159d4463486.jpg)
不过,通过《新闻1+1》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巨大舆论和广泛讨论,我们还是要进行一场深入的思考,一场不关乎言论本身的思考。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的标志。但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我们不讨论这个政策的出发点,但是这个政策的落脚点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说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1992年,我七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更没有见过城里人。这年的春天往家里来了一个城里人,用很标准的普通话喊我奶奶“婶子”、喊我爷爷“叔”,带了一包又一包的糖果和食物。她是一名知青,我家里就是她当初下乡的住所;因为和我小姑妈同龄,两个人便结拜为异姓姐妹,插香的那种。所以,她见了我的父亲就喊“弟弟”,我父亲也很亲切的称呼她“姐”,不知道情况的外人来到家里,一定认为这是我祖父母的三女儿、父亲和姑妈的同胞。
知道她回来,临近的邻居也都过来打招呼,彼此之间单听称呼就知道有多亲密。他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那时的岁月,不时的开心的笑着,像是彼此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其实,他们就是战友,一起度过那段一起奋斗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她最常说的就是:这家人就是把我当女儿养的。
再后来,1995年,我十岁;姑妈再次回来了。她带着自己的女儿,一个穿着白色裙子的小女孩,八岁左右。姑妈让她夸着包袱跟她、我、祖母一起下地摘棉花,我这个妹妹大约摘了十分钟就说太扎人了,祖母说就别让她干了;姑妈坚持说要让她体会农民的辛苦,这句话原来只写在书本上,如今第一次出现在我和妹妹的现实里。不同的是,我真切看到城市里的人不用下地,而我认为下地是生活的一部分;妹妹真切看到农村到处都是中了庄稼的地,并且地里的东西都需要人们不辞辛苦地劳作。
如今这次大讨论,其实本质上来讲,我个人认为其实是不同领域的人对于对方了解的太少、甚至是不了解,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别人的“钱包”。若是不懂别人的苦,就别代表人家的意志;若是没有体会到别人的“甜”,也别说自己不向往。
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我至今依旧记忆深刻,一位市长为了体会外面小哥的辛苦,自己亲自做了一次外卖骑手;当天结束的时候,直呼他们真的不容易。希望这样的事情是个开头,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真的切身体味一下广大人民的生活;当然市长的工作也不容易。
一个事情,总是要在我们彻底弄清楚、弄明白之后才好下结论,发表看法。不然,首先是不能被人接受;其次,也不能让自己真的得到正确的评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33d433cfe3c35ac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