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展昭的两面性

作者: 三侠五义传 | 来源:发表于2016-08-06 22:17 被阅读59次

作者不详

其一:庙堂与江湖

有人说,展昭是一个侠客,但他又是一个官。那么,他到底是“官”还是“侠客”?或许,二者都是。

因为他有两面性,所以矛盾,所以特别,所以可爱。

然而,在我看来,“官”与“侠”的两面性用来形容昭,并不是很合适。我宁可用“庙

堂”与“江湖”。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氏之忧用于展昭,可作稍改。

身处庙堂与江湖的夹缝之中,上忧国,下忧民。这就是展昭

其二:侠之惑

展昭与普通的侠客诚然是不同的,然而,这些不同是否是主?或问:不同为本还是相同

为本?

展昭究竟算不算是一个侠?或者,是不是一个完全的侠客?

那么,“侠”的定义是什么?“侠客”的定义是什么?“武侠”又是什么?

一个很古老的理念说,武侠之精义,在于“侠”而不在于“武”。也就是说,侠为本,

武为末;侠为灵魂,武为形骸。

所谓侠之大,为国为民者为上,快意恩仇者为末。所以,侠之根本,其实可说是“庙

堂”与“江湖”的统一,或者说,无在乎于“庙堂”与“江湖”的外在区别,而贯穿二

者的内涵.

而“武”之义,望文解字,在于“止杀”而不在于“杀”,可见“武”之根本,可说与

“法”之根本同出一源。以暴易暴乃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佳兵不祥”,可见兵戈并非

上选,用于“止杀”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用于“杀”则非但大违本意,而且君子弃之。

只是,在历史发展中,“武”被赋予更多血腥的涵义,而“侠”则成为负载这一内涵的

有形外延。或者说,在文明社会所隐藏的原始人性的嗜血快意。

一个不应该的年代……

庙堂与江湖,在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之下决裂,侠,成为双方必争之地。

一边是忠君卫国的大旗……一边是除暴安良的号召……

胜负之间旋转,双方都脱离了侠的灵魂,脱离了原有的本质,一个贪欲暴戾,一个嗜血

张狂。

只有侠,依然高古。

其四:武侠精神看展昭

展昭可说是一个“侠”,一个纯粹的“侠”,一个正宗的“侠”,一个高古的“侠”。

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撑起一片青天……侠肝;

先人后己,重视每一个平等的生命……侠骨;

不畏险阻,每遇危难身先士卒……侠胆;

不能有情,却诚恳对情……侠情。

他来自草莽,却身在公门。

他身居庙堂,却未脱江湖。

既不持权横行,也不持武犯禁。

庙堂之高,竭力国事,不忘百姓,为民疾苦奔波,为民请命,不惧权势,不攀富贵,不卑不亢,置官场争斗于身外,置个人得失于身外,此庙堂之侠风。

江湖之远,顾全大局,不忘国家,保境安民,不恃强凌弱,不以武犯禁,不计个人荣辱,不求扬名天下,此江湖之侠风。

庙堂之侠,展昭无愧。

江湖之侠,展昭无愧。

何谓侠之大?此即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说展昭的两面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zk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