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缘这件事

作者: 笑靥如花海 | 来源:发表于2017-09-16 15:44 被阅读33次

        陌生人相识总会提到眼缘这个词,无论是否当面提起,但是心里都会提起。它广义上包含了一个人的面部长相和身材,狭义一般是指面部长相。有时侯它真的会一时间取代很多东西,包括所谓的思想和价值观。所以这个事物不可小瞧。

眼缘这件事

        所谓眼缘并非与长相好看难看一致,而是表现为两点:一方面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另一方面是与自己长相的匹配度。

        第一方面和长相的好看难看相关性比较大,当自己感觉对方好看,能给予一定的视觉享受的时候,她的主观感受就是愉悦的。那对于大家眼里普遍都认为的帅哥美女,大家的感受都是愉悦的,漂亮的外表总会容易引起人们的好感,更愿意进一步了解,也就很容易有眼缘。但是现实中又经常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样就会出现不同人主观感受的差异,在他人眼里的丑陋外表在另外一个人眼里就是觉得美好,带给一个人这样主观感受的原因有时侯与眼光有关,但更多时候是与个体其他方面的特点有关,也就涉及另外一个心理现象叫做晕轮效应,当个体对事物的某一方面非常满意时,就会出现对该事物各个方面都满意的现象,有点类似于我们老百姓说的"爱屋及乌"。也就是我们可能因为他的学识/品行/性格等方面的魅力而出现形象的虚化,他的外表在你的眼里已经不自觉增添了吸引力,这种感受不是刻意为之或者强力说服自己接受,而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变化。这一点是占据眼缘第一位的,当一个面孔能够给予轻松愉悦或者舒服顺眼的感觉时,个体才会想要进行第二点。

        第二点是个体回归到现实,通过自我的外表认知去衡量对方与自己的匹配度。当自我认知中的期待与对方吻合时,眼缘便产生了,吻合程度越高,对方的吸引力越大。这里又会涉及到个体衡量的标准不同所做出的匹配项也会不同,比如有的人衡量自己的身高是180,那么他所能接受的眼缘范围是160以上,有的人衡量自己是大眼睛,认为匹配自己的也必须是一个大眼睛,有的人衡量自己是长腿欧巴,认为自己匹配的得是维密女神,当然这里只是举简单例子来说明个体关注点不同,眼缘的匹配项目也不同。通常意义上人们还是把眼缘集中在长相上。

        眼缘很重要,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人们快速获取眼缘信息的途径就是互发照片,通过一瞬间的视觉感受,我们便能决定是否愿意继续交往,尤其否认交往是更为迅速的,因为视觉感受不舒服的时候,个体自动会减弱甚至放弃继续了解的欲望,但当看到照片不置可否时,我们会难以抉择,这个时候就会去看对方的反应,对方消极反应时那么个体就会放弃,对方反映积极时,个体就会趋向继续了解。

        照片因为美颜功效的诞生而又使得眼缘的真实感受发生变化,也会因为个体拍摄角度使得结果不那么一致。因而静态的照片也无法完全测试眼缘,于是有的人便会用直截了当的视频软件来力求真实直观的感受。当然这一步一般建立在对照片有好感的基础上,所以有的时候不可小瞧一张照片的作用,因为如果你前一步都没通关,后面庐山真面目或许真的可爱,但是那个人还没到那一步便已经把你屏蔽了。不过反过来说有的时候我们所看不上眼的照片或许在你看到真人时会惊诧,如果不是很反感不妨给对方一个动态露脸的机会,万一有眼缘呢?视频毕竟也会有高科技的美颜神器,同样距离真正有眼缘还差一步,那最后就是最真实靠谱的的方式了,即见面。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对于眼缘这件事大体只能判断出不喜欢的,而对于喜欢的通常不能一下就辨别出来,而且我的爱屋及乌能力很强,所以如果说喜欢的眼缘大约都是靠对方的回应来辨别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能一下子告诉你有没有眼缘,说明我并不敏感,如果你也不置可否,也就意味着彼此有机会,但是倘使你稍有不满,女人的第六感就会帮助我迅速否决对你的不确定,这就是我的眼缘。

        我是一个直爽的人,又期望自己能尽快判别是否眼缘,我希望对方也是,因为彼此看到后,一些无意义的猜测和没有结果的聊天都会省去,如果很久时间一直没有看到对方,会感觉有一些不踏实。在以往的交流中就出现过眼缘一票否决的现象,当然这只是对于男女之间的缘分而言,如果是纯粹的朋友,这样的判定迟些倒或许是好事。

相关文章

  • 眼缘这件事

    陌生人相识总会提到眼缘这个词,无论是否当面提起,但是心里都会提起。它广义上包含了一个人的面部长相和身材,...

  • 眼缘这件事

    你们有没有相似的经历。 比方说和不认识的人第一次见面,看了一眼就觉得不喜欢这个人。你可能都还没有和这个人接触,也不...

  • 眼缘

    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眼缘这东西?我是相信的。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眼缘、人与动物、植物也有缘分,人和衣服之间也是有眼缘这...

  • 眼缘

    眼缘这种东西谁能说的清呢?谁让自己遇到了呢。。。 大家都听说过一见钟情,不管现实中有没有这个,也不论你信不信这个。...

  • 眼缘

    曾有一段时间,我的记忆全部被它们占据,吃饭,睡觉,哪怕是被三五个好友相约去玩,观赏一方春光灿烂的好风景,我的脑海里...

  • 眼缘

    芸芸众生,就那一眼,你可能就知道你会跟谁有缘,不是你看他,也不是他看你,而是彼此对视,就是对的人。

  • 眼缘

    我终于相信了眼缘这种东西,日子快快过去吧!期中快乐

  • 眼缘

    2016-08-03 幽儿 千里姻缘一线牵SG 所谓眼缘,类似于一见钟情,是说两个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被对方...

  • 眼缘

    1 我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更好买书,行云流水的买。每有好友来访我家时,总不免对我的书柜惊叹一番,因为其中书不仅多...

  • 眼缘

    《眼缘》 眼缘, 缘于爱情。 看你一眼, 从此相爱于江湖。

网友评论

  • 天地飞皇:在不知不觉中,被你的文采所吸引,虽然到现在还无缘一见,我庆幸告诉自己,在等待你的日子里,每天都要读一些你文章,这样才能对你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做出每一篇的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你可以对我有些微的了解,突然间有一种像小时候交笔友的感觉,写完信,寄出去,期待着对方的回应,还蛮有回忆的愉悦感的。说到我对眼缘的感觉,虽然无法如你一般用语言来娓娓道来,不过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进行解读,就是打分制,把人分为两个纬度,内在和在外,权重相同,各为100分,内在包括,相遇时的状态,个人的修养,见识,谈吐,追求等等,偏向于精神层面。在外包括,容貌,身材,学历,家庭环境,物质条件等等,在外的这些只要有内在的驱动里,就都是可以逐步改变的,双高自然是上上之选,双低自然是无缘的,但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一般是一高一低,百分制60分为及格,因此总分只要超过120分,就是可以接受的底线。想到凡事都有可能,自然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一般的普通人自然是超过120的,在初次接触的时候,不要下定论说会怎么样,或者不会怎么样。给对方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机会,其实更进一步的来说,心理学上除了首因效应之外,还有近因效应,明白是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这为就是常说的不要看人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人际交往的一条铁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论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作为开端,以朋友的标准来相逢,以恋人的标准来相识,以夫妻的标准来相知,这才是逐步推进的,顺其自然的过程吧。相互了解,相互认可都需要时间的过程和积累,当然事无绝对,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本就是有微差的两种存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因,自然也就有不同的果,不过随着阅历的增长,思维的延展,大约会越来越能把我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能适应并掌握心理学上各种效应产生的情绪,越来越能客观的理解并评价一个人。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

本文标题:眼缘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zy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