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
012 佛灭后的“大师”

012 佛灭后的“大师”

作者: 7cd6a9e63cbd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09:24 被阅读0次

佛陀八十岁那年,在竹林村最后的雨季安居期中生病了,患了严重的腹泻。那时,因为当地饥荒,只有尊者阿难随侍在侧。

眼看着佛陀病了,又没有其它人在,尊者阿难既担忧又惶恐,但想到佛陀尚未对比丘们有任何的遗命,应当不会入灭,就宽心了不少。

待佛陀病好转,可以出房走动时,尊者阿难才放了心,并将他的想法告诉了佛陀。

佛陀听了,回答尊者阿难说:

“阿难!我对大家的教导,一向是毫无保留的,大家还期待我指示什么呢?如来从不以自己为领导者的,只有自认为是领导者,才会留下遗命。我已经老了,八十岁的身体,就像一部中古车一样,只有靠不断地维修,才能勉强维持。所以,大家是不能一直想依靠我的,应当依靠自己;依靠法,因为除此以外,就没什么好依靠的了。

怎样才是依靠自己,依靠法呢?那就是应当努力在自己的身体、感受、心念、想法上专注觉察,来止息一切忧愁烦恼。我入灭后,能够这样修行的人,一定能够达到最高的成就,那就是我真正的弟子了。”

之后,佛陀又继续往西北方游化。最后,在末罗国首都波婆城接受铁匠纯陀的菇茸供养,引发更严重的腹泻,勉强走到拘尸城,为一位名叫“须跋”的婆罗门说了八正道,引导他证入阿罗汉后,就在城中沙罗林中的双树间入灭了。临入灭前,告诉尊者阿难说:

“阿难!你们之中,如果有人以为‘大师的教导没有了,我们再也没有大师可以依靠了’,阿难,可别这么想啊!我成佛以来所说的经法与戒律,就是你们的大师;你们的依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陀入灭后不久,尊者阿难在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迦兰陀竹园的竹林精舍。

这天早上,尊者阿难打算入城乞食。

由于时候尚早,尊者阿难就顺道去探访一位名叫“瞿默目揵连”的婆罗门。见面寒暄后,瞿默目揵连就问:

“你们当中,有哪一位比丘的能力,与尊者瞿昙(佛陀)一样的吗?”

尊者阿难回答说:

“没有!因为世尊是法的先觉者、教导者,所有比丘,都是依从佛陀的教导而成就的,就从这一点来说,是没有任何比丘能与世尊等同的。”

此时,奉摩揭陀国阿阇世王之命,在王舍城督导建设,以防御跋耆国来犯的大臣禹舍,也正好来访,就加入了他们的谈话。大臣禹舍对佛陀入灭后,僧团的运作方式也感到好奇,就接过话题,问尊者阿难说:

“你们当中,既然没有一位比丘能和世尊一样,那么,有没有哪位比丘,是沙门瞿昙生前所指定的接班领导人,来成为你们的依靠呢?”

“没有!”尊者阿难回答。

“那么,有没有哪位比丘,是僧团大众推举出来的领导人呢?”

“也没有!”

“如果是这样,那你们如何保持僧团的清净与和合呢?”

于是,尊者阿难就告诉大臣禹舍说:

“我们是‘依法不依人’。我们沿着村落游化,在每月十五日集会布萨,大家依法、律,以彼此发问的方式反省检讨。如果有过失犯戒的,就依法、律的规定来处置,所以我们僧团得以维持和合。”

大臣禹舍再问:

“你们当中,有值得恭敬、尊重,让比丘们愿意跟着他学习的吗?”

阿难回答说:

“有的!如果有具足持戒圆满、多闻深入、作善知识、身心远离、乐于禅观、衣食知足、正念成就、精进修行、圣慧明达、漏尽解脱等十种成就的比丘,就是大家恭敬、尊重,乐于跟他学习的对象。”

大臣禹舍当下深表赞叹,并且叙说过去一次自己拜见佛陀的经验,认为佛陀赞叹一切禅修。

尊者阿难不同意大臣禹舍的想法,因而纠正他说,佛陀对没有离贪、瞋、昏沉、掉悔、疑等的禅修,并不赞叹,佛陀经常赞叹的是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的禅修。

最后,尊者阿难又为瞿默目揵连婆罗门澄清:佛陀、慧解脱与俱解脱阿罗汉三者的解脱,并没有差别,也没有哪一种比哪一种殊胜,然后就在瞿默目揵连婆罗门家中,接受了午斋供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语:一、佛法的修学,生死的解脱,除了依靠自己对法的实践外,再没有其它依靠了。这样的遗教,明白显示了佛法自力解脱的精神,与后来传出的一些他力法门不同。所依靠的法,佛陀简要地说,是“四念处”。有些鼓励修四念处的经、论,会特别强调四念处的重要性,但佛法的修学,有其整体性,如果参考其它《阿含经》,佛陀一生的教说,最能表示这整体性的,其实是“八正道”。例如,佛陀初转法轮时,说了“四圣谛”与“八正道”,入灭前,度化最后一位弟子须跋时,也说“八正道”。再依《杂阿含第二八一经》来看,在“四念处”修学之前,要有“正见”、“六触律仪”、“三妙行”的成就为基础,而“四念处”成就之后,还要“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修“七觉支”,才契入解脱(参看故事〈萦发目揵连的参访〉)。《杂阿含第六二四经》、《相应部第四七相应第一六经》也表示了要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的意思,都值得参考。

二、佛法有关禅定的修学内容有很多,例如“四禅、四定、八解脱、三三昧”等。如果参考其它《杂阿含经》的叙述,佛陀所偏重的,确实像本则故事中尊者阿难所说的,是从初禅到第四禅的“四禅”。

三、依《阿含经》经文,佛弟子间所称呼的“大师”,都是指佛陀。这与现代常以“大师”为某些法师的敬称,广用“大师”称号的情形不同。

重点回顾:

所以,大家是不能一直想依靠我的,应当依靠自己;依靠法,因为除此以外,就没什么好依靠的了。


我成佛以来所说的经法与戒律,就是你们的大师;你们的依靠。

我成佛以来所说的经法与戒律,就是你们的大师;你们的依靠。

相关文章

  • 012 佛灭后的“大师”

    佛陀八十岁那年,在竹林村最后的雨季安居期中生病了,患了严重的腹泻。那时,因为当地饥荒,只有尊者阿难随侍在侧。 眼看...

  • 如何调伏恶性比丘

    转载海城大悲寺住持【妙祥法师】 佛灭度后,对恶性比丘,行默摈法,令其悔改 佛在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能调伏,佛灭度后应...

  • 上册153-162

    P153 弥帝嘉那尊者的故事 弥帝嘉那尊者,是朗达玛灭佛后的后弘时期,从印度进入西藏弘法的大师。尊者是印度当时最有...

  • 憨山大师:百法论义

    憨山大师:百法论义 百法论义 天亲菩萨 造 明憨山沙门德清述 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佛灭后,...

  • 魔询释迦篇

    一日波旬求见。 见如来也不参拜。 曰:我佛为佛,灭魔为何 佛:灭魔非灭,魔灭魔生 曰:我佛极佛,不灭我佛 佛:佛若...

  • 历史上的几次灭佛事件

    佛教自汉朝时期传入中国后,先后遭到了四次系统性的破坏,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唐武宗李炎灭...

  • 南无观世音菩萨

    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身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 (207)历史上四次法难对当代弘法的启示

    中国佛教历史上“三武一宗”四次法难,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以及后周世宗灭佛。 四次法难的...

  • 持戒

    2019-1-11 7/360 “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 持戒就是遵循规则、律法。 有人认为这...

  • 自信教人信 南无阿弥陀佛

    佛在世时见佛化身度化有缘,佛灭度后是见佛留下的舍利子度化有缘,见佛像,见经书法宝就是佛的化身,佛身皆是佛的化身。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2 佛灭后的“大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bo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