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jessie问了我一个问题,因临时有事,能否把案例研讨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刚看到这个请求,我虽然觉得答应不太好,但考虑到爱学习的同学参加一次活动也不容易,若其他伙伴同意照顾一下应该也没事,于是在群里回复:若其他小伙伴没意见,就可以提前。
这个回复发出去后过了一会,赵老师来提醒我思考一个问题:花时间力气调研后定下的时间,为什么如此轻易因一人就松口要改变?管理的公信在哪里?
经此一提醒,细思之下,即冷汗直冒。确实,如果定下的规则可以轻易改变,那还需要规则来干啥?今天这个有事,明天那个有事,又该怎么把规则执行下去?往后费心费力定下的规则,一遇到阻碍或特例就要改变吗?如此下去,会出现什么后果?
换到组织中,任何规章制度要执行落地,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阻碍,一遇阻碍就变动,各规章制度到最后都只会形同虚设。而任何一个细小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组织文化的建设与落实。许多公司的制度之所以落实情况不佳,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照顾人情,允许特例等原因而流于形式。
那么,该如何做才能确保组织中制度能有效执行呢?经此事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在一定意义上执行制度比制定制度更重要。执行制度实际上是排除执行干扰、解决制度梗阻的问题。
2.建立制度执行奖惩、制度监督和制度评价机制,为制度执行提供保障。
3.建设制度执行文化,创造高效执行力。制度执行必须依赖执行文化的力量,执行文化是企业提高执行力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建设制度执行文化其核心就是营造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行动最高准则的文化氛围。
最后,这件事只是一个小插曲,那为什么我一开始压根没往那个方向去思考,而赵老师只是看一眼这个现象就能发现问题所在?也许就是在他的思维里,时刻存在着OD的框架,生活无处不OD,所以从一个个体行为迅速联系到组织,制度,文化执行层面,而我的思维还停留在事务性上,经提醒才能把这些连接到一起,继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想,这也许就是有老师指点和自己学习的区别吧。
正如那句话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