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二四六:神鬼莫辨的此心可鉴

《传习录》二四六:神鬼莫辨的此心可鉴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4-02-29 18:47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二四六:神鬼莫辨的此心可鉴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儒家有个基本的道德晋级逻辑,孟子讲“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然后又讲“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也就是说,一个人显明的德性发挥到“不可知之”的程度,就是“神”了。或者反过来讲,所谓的“神”,是常人所“不可知”的。《中庸》讲“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因为能“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所以能襄助天地化育万物,所以人被奉为“天地人”三才之一。《中庸》又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联想到孟子讲的“大而化之谓圣”,可以推展出“至诚”是人在道德修养上从善、信、美、大向“圣人”进化的唯一途径。非但如此,《中庸》进一步讲“至诚如神”——至诚“可以前知”,可以让人如有神通。

简单概括来看,善、信、美、大、圣、神是孟子划定的为学者的道德晋级路线图。问题是,真正能严格依照这个晋级路线图通达神圣境界的,寥寥无几。连历史上有名的乐正子,在孟子眼中也不过刚刚“脱贫”——位于“二之中,四之下也”,勉强算是善而信较为充实,尚且达不到“有光辉”的程度。但就是这条常人难以企及的道德晋级路线图,却可以通过“至诚”这一“后门”,让为学者直接登顶。

登顶孟子道德晋级路线图的终点有什么好处呢?

阳明先生说:“大凡朋友间在一起探讨问题,即便有见解浅显粗犷不成熟的,或有意秀才情显摆自己的,都不过是私欲的毛病在发作。只需对症下药就可以了,不能怀有鄙视轻薄的心,这不是君子与人为善的心。”

清代学者章学诚有句话,叫“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众人,斯为圣人”。也就是说,圣人可以i教化出贤人,贤人可以教化出君子,而圣人之能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涌现和产生,他不是哪一种人可以教化出的“物种”。从另一个角度讲,圣人也不是在人群中闪亮人眼的人,而是“亲民”的人,是视天下万物为一体,投入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去彰显显明德性以至于“止于至善”的人。

圣人最大的特征是“亲民”,一刻也不肯离开人民群众。做学问的人,很难因为学问而不受欺骗。今天有大学生被诱拐到缅北的,就连孔子都被质问过如果为善必然会掉入陷阱,人还要不要为善?孔子讲了一句大实话,圣人是不会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的。因为圣人有“大而化之”的本事,胸中的学问早已化作接近神通的本事,既能预判事情的结果,又能恰到好处地抓住时机。圣人的这点本事,很显然也同他能够做到“至诚”有关。

回到阳明先生讲的朋友间“问难”时的常见毛病。这些毛病都是隐性的,很难一下子看出来。即便是看出来,也有个前提——彼此是熟悉的朋友。比如“浅近粗疏”,不是朋友,你很难评判一个人是不是浅近粗疏,这个世界上“大智若愚”或者“大愚若智”人多了去了,仅凭几句话就给人戴上“浅近粗疏”的帽子,下一秒就有可能让自己啪啪打脸。但你若对一个人日常的言语特点、说话风格非常熟悉,他一日里,忽然犯了“浅近粗疏”的毛病,作为朋友,你是能够一眼看穿的。同样的道理,“露才扬己”也是如此,不排除有些人天生就是这样的人,但更多的人是因为环境中的变数在作祟。比如好色的人,一旦人群中坐了个美女,他一下子就变得健谈起来,“露才扬己”那还是轻的,甚至会以碾压羞辱其他人为代价去博“心上人”一笑。

总而言之,“浅近粗疏”也好,“露才扬己”也好,都是作为朋友,从“自己人”角度才能真正看清的毛病。至于自己,到底有没有因为朋友的“浅近粗疏”“露才扬己”而心生“鄙薄之心”,说句实在话,出了自己知道,只有鬼神知道。有些手段高明的,更是能做到神鬼莫辨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自己知道自己的毛病打死也不说,谁也没办法。此时,只剩下一个至诚了。

《中庸》还提供了一个大词儿——自慊——内心的充实与快乐,这种事,只有自己知道。有个毛病打死也不说,别人的确难以知道,甚至能“鬼神莫辨”,可问题是他能逃得过你自己的良知吗?

鬼神莫辨,此心可鉴。这或许便是王阳明“致良知”之学的根本出发点。

相关文章

  • 给玛格丽塔的情书

    朝朝暮暮 惟卿如故 岁岁年年 此心可鉴

  • 正念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神鬼钦。

  • 抒怀

    家事累惨双腿, 繁琐戳伤脑髓。 十日连轴转, 枯槁莫辨脸嘴。 无悔, 无悔, 坚韧惊煞神鬼。

  • 酒歌

    美酒口中鉴, 真爱眼里辨; 名言众所知, 莫待空老死。 举杯眼望你, 掩唇长叹息

  • 今夜无眠,偶成

    夜未尽,人不寐,愿逐佛光,以鉴此心真伪… 但求人间多信赖,莫因猜忌徒心碎… 夜未尽,何时寐…

  • 神鬼论

    何为神?心敬之;何为鬼?心惧之。心正,天地无恐;心邪,草木皆兵。神鬼易辨,心魔难除。 注:什么是神?心灵敬畏的东西...

  • 《魏征的眼泪》

    《魏征的眼泪》 帝後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

  • 鉴,同相。鉴己为自纠,鉴他为看相。 相天可辨阴晴,以斟酌是否带伞出行;相地以辨凹凸,可揣摩如何防止跌扑;相人能知恶...

  • 戏作二首其一

    情意依依何所寄,相逢萍水可同襟? 苍天能鉴此真爱,谁识痴狂一片心? 2011.10(1491)

  • 剑阁六道木

    六道轮回方成木, 此心可鉴向剑阁。 不舞刀枪与剑戟, 略施粉黛染山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二四六:神鬼莫辨的此心可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cq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