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心理类型》:荣格跟佛罗依德一样是心理学的一派宗师,同样也是争议颇多,心理学本身很多内容就没有直接的表现形式只能借助间接的表述(比如物理学可以借助数学这种逻辑语言直接表述),且定义有很难精准所以引起很多分歧,不管你定义它是科学还是非科学,它对人类都有深远价值,心理学不一定就必须去吻合于科学,也不能等同于生物学,仪器设备只能检测生理反应,却不能完全否认“灵魂”,“精神”的存在,精神分析学派打开了一扇关注人的精神内容的大门,在内容表述方面,与曾经的老师佛罗依德不同,荣格的表述更显晦涩,佛罗依德还是针对“实际”的梦,来追溯梦的形成及隐含的潜意识,是一个个案例的分析,而荣格即使对于人的心理分类,也是在以神学,美学,心理病学,哲学,传记人物的案例来进行分类,关于他的分类是得有神学或哲学基础才能理解,因为这些神学,哲学出现的神或者人或许是不存在的现实,只是被他抽象成一种人物化,还得知晓故事的原型及来龙去脉,比如潘多拉的故事,知晓普罗米修斯跟厄畔米修斯之间的一些故事原型,来理解荣格对于两兄弟的性格分类,又比如哥德《浮士德》的故事原型,把浮士德与魔鬼墨菲斯特幻化成一个人的两重人格,还有叔本华,康德等人哲学主张来进行性格分类,这些基础他不会重新阐述,所以读者得知晓一定基础再才能理解他的分类,所以显得晦涩,其二,很多的结论,我相信他还是建立在更多的临床医学的基础上得出的,对于心理学有很多概念做出了自己的定义,也提出来“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或许有人认为荣格有非科学的神秘主义色彩,但是就它对于概念的定义及临床经验来看,我认为是严谨的,不是一拍脑袋式的胡扯,逻辑思维的严谨性不容置疑。
晚期荣格又受到中国古典道家思维影响去挖掘更多神秘没有被完全认知的人的精神世界,可见世界上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挖掘是有共同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是无知的,被限定在自己认知的狭隘空间里,去否定跟过往认知不符的东西,来进行自我保护而已。
关于这些内容有什么用的问题?人还是欠缺对人自己的认知,总是习惯性去外求,妄图简单去复制别人所谓的成功,把自己只当做一件工具,自以为有用的时候就挥舞一下,可是连了解自己的动力和勇气都没有,被外部的环境牵引,没有自己的方向。被当做工具属性,任由他人驱使。
所有的事情都得有顺序,有根基,哪怕是阅读总结这种小事,都得有自己的刻意训练,一本《荣格心理学》可以牵引出,希腊神话,古典哲学,文学巨著,它以此基础来做分析,一部王阳明《传习录》你得先了解《四书五经》+《六祖坛经》+朱熹等人学术思想,否则他在传承什么,又在反对什么,还有什么创新,就无从知晓,这是历史的维度,这也是思维的自我刻意练习,甚至制作几个短视频,播放量不高,也得研究抖音的算法,参考同类型的标的,研究背景,人设,关键字,内容铺垫等,我想我表达不是什么具体“知识”和内容,是一种训练自我的思维,有刻意练习的具体操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社会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