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六岁入私塾,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然总不开窍。左宗棠评其“才短”“欠才略”。他的学生李鸿章说他太“儒缓”,他自叹“吾生平短于才”。
但他身上有着超乎寻常的勤奋和坚持,虽屡考屡败,连续落榜,却越挫越勇,越笨越努力。于道光十三年,考中秀才,从此开挂,十年七迁,连升十级,皇帝亲授翰林院庶吉士。
他开始恃才傲物,暴露出性情浮躁、为人傲慢、缺少修养的缺点,至使他一生中遭遇了五次非常大的挫折,得罪了自己同事,直属上司及整个领导班子,几乎成了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不得不趁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到了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他决心改变自己,把做“圣人”定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自此,他开始每日三省吾身,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每天写日记,对每日所做之事事无巨细记录,进行深刻的反省。还让朋友和家人给自己的日记作点评。制定日课并严格执行,坚持了一生,甚至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戒掉了吸食大烟的毛病。
通过不断的自我攻伐、自我砥砺,曾国藩脱胎换骨,走出中年危机,他立德、立功、立言,一生披荆斩棘,虽做到封侯开府、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却始终保持着廉洁公正的作风,在晚清污浊不堪的官场中独善其身,却又能左右逢源,把清王朝带向了“同治中兴”,成就辉煌,功成身退,完成华丽的转身,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