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所见读书散文
秋日的故都之行—之胡同篇

秋日的故都之行—之胡同篇

作者: 暮春的紫罗兰 | 来源:发表于2024-01-30 08:1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文责自负。】

图片有暮春的紫罗兰拍摄 图片有暮春的紫罗兰拍摄 图片有暮春的紫罗兰拍摄

我有胡同情结,窑洞情结。每次来京,若时间充足的话,我定是要走走胡同的。

喜欢故都的胡同、四合院的人,其实是喜欢老北京。年少时看的电视连续剧《渴望》、《皇城根儿》,这些故事就是发生在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里,场景深植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喜欢的胡同不是南锣鼓巷那般喧嚣、商业气息很浓的地方。我喜欢的是老民居区,依然居住着老北京人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四合院。

多年前几次专门奔了百花深处胡同去,是因为陈凯歌曾在这里拍过的短片《百花深处》。又百花深处胡同 16 号,是张晓薇的百花录音棚所在地。不少音乐人在这里实现了他们的音乐梦想,很多知名的摇滚曲就诞生在这里。陈升在那一年的夏天深夜,从百花录音棚出来,微醉,驻足胡同口,灵感忽来,哼出了《北京一夜》。这里,我曾来过好几次,寻了 16 号看看,录音棚陈旧而安详,近年来已无什么大腕出入,偶有着装时尚的文艺青年插肩而过。夕阳西下时,百花深处延伸至无限的远方,很美。

此次来京,我的膝盖已不如几年前给力,我听从身体的声音,骑了共享小黄车代步,骑骑,走走,停停,转胡同。我的第一站是东交民巷胡同。这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全长 约 1.6 千米,曾是运送粮食的重要小巷,因此又称江米巷。

东交民巷是一条很宽的欧式风情街,过去曾经是多国使馆区。当年界内一切事务均由各国自行处理,中国政府一概不能过问。现在留存的昔日洋楼,在诉说着当年的那段历史,这里承载了中国人太多不堪的回忆。

现在的法国邮政局,成了文艺青年的打卡地和年轻人的婚纱拍照地。圣米厄尔教堂气派地立在街角,我去了时大门紧闭着不对外开放,原本是想进去看看的。

从东交民巷出来,我去往了八大胡同那一带。八大胡同,是这次的主要目标。八大胡同,曾经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起初的兴盛,可以说是因为徽班进京,因漂亮的“男旦”男伎相公而起,民国开始,妓女解禁,相公凋零,八大胡同才成了妓院的天下,演变成了名噪一时的风月场,于是这里成了当时纨绔子弟的聚集地。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出了地铁站,步行去往八大胡同处,途经纪晓岚故居,往前走不远处就是八大胡同地。纪晓岚故居我很多年前就去过,那时刚对外开放,游客还不多,进去还可以坐坐纪晓岚当年坐过的椅子。当年女儿还只是几岁,我花了应该是 360 元,买了一套据说是限量版仅有 5000 册 的、书页里有木香味的《四库全书》,母子俩沉甸甸地背了回来。那时行走远不如现在方便。

八大胡同在前门外大栅栏一带,也不仅只是 8 个胡同。我骑了小黄车,慢慢地挨着转。风烟聚散,过去的风月场,现在已都成了寻常百姓家。

有的胡同很窄,只有并排通过 2 个人走的宽度,时空决定了胡同里的人们亲密交往走动。胡同的墙上都雕了梅兰竹菊等工艺画,每一个大门都有造型和工艺,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

巷子里有晒太阳的老人,有或步行,或骑着自行车出入的胡同人,他们用好听的浓浓的京腔打着招呼。我骑着小黄车穿行在细长的小巷中,走走停停,每一景一物都感到新奇。胡同里或坐着,或走着的这里的主人们,他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总是想我在看什么、不停地拍什么?他们一看我,就知道我只是个过客。

老北京的胡同基本是方方正正的,稍微倾斜点的,名字里便会告诉你是“ XX 斜街”。

每个胡同,都有一段历史。在八大胡同里,曾经出现过动人的爱情故事,状元夫人赛金花的传奇故事,青楼女子小凤仙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的一段情,都发生在这里。

胭脂胡同。过去胭脂胡同的一等妓院有10多家,其中莳花馆是一家三进带跨院的大四合院,几乎占了半条胡同。明代小说《警世通言》及京剧中流传很广的王景隆(金龙)与苏三(玉堂春)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胭脂胡同内“苏家大院的莳花馆”。

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9 月的京城的秋天,天气晴朗明媚,胡同里晾晒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花花绿绿的床单被罩和衣服,它们成了胡同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等到衣物上有了扑面而来的,浓浓的阳光的味道时,主人才算完成任务了,才会心满意足地收拢它们回家。

胡同人家的家里屋外都摆满了花木,有的不是在花盆里,是种植在屋左右的,这让胡同人家的生活气息更浓厚了。

胡同里不远不近地布满了小店铺,店大都很小。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并不大的一片胡同区,卖什么的都有,人们不用走几步,就可以买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几元钱在家门口就可以理个发,也可以钉个鞋,还可以给自行车补个胎,什么店铺、摊位都有。生活在胡同里,生活成本应该也不是很高。走在胡同里,你若饿了,你可以随时来一碗纯正地道的炸酱面,走热了可以吃一根老北京冰棍降降温,你也可以吃一串正宗的老北京冰糖葫芦。胡同里的吃食,都是老北京的正宗吃食。

胡同里有老屋、老树,还有老人。偶尔还蹦出来一条老狗,但它对陌生人很友善。老舍先生曾这样写胡同:“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地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好唯美、生活气息好浓厚的胡同。这里仿佛是京城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安静、闲适、放松。胡同人的着装随意,他们随便塔拉个拖鞋,光着个膀子就可以出来侃大山,他们走路的步子都格外的悠闲安稳。仿佛这座大都市的喧嚣、现代,这座城的车如流水马如龙和快节奏,均与胡同人家无关。

帝都的胡同四合院,才有老北京的味道。这大概是偌大的都市里,最接地气、最具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了。人与人没有了距离感,亲密走动、互助,比那些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走在胡同里,可以看到有很多民宿,以前在网上也看到说有打造得很文艺的民宿。在下一个秋天里,我想选一家自己心仪的住处,来这里住上几天,真实地体验一下胡同人家的生活日常。

在这个秋日里,我又来到胡同,依然被感动到一塌糊涂。京城的胡同,多如牛毛,每一条都有着一段历史,永远走不完,看不够。

图片有暮春的紫罗兰拍摄 图片有暮春的紫罗兰拍摄 图片有暮春的紫罗兰拍摄

相关文章

  • 2017-06-23

    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语文书上的题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 2017-06-23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 立即下载 礼运大同篇全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语文书上的题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 生活的美学,不只在于产生自发欣赏的欣欣向荣,而是能超越实用价值的

    盛夏之晨,穿过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踏过穿堂风, 闯进 《故都的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今朝 晴空一鹤...

  • 别有秋凉在故都

    ——品读《故都的秋》,谱曲“故都的秋” 秋之况味,最惹情伤。元曲大家马致远的一曲《天净沙·秋思》,写...

  • [中国原创歌词]祥云之巅

    祥云之巅 [中国]胡昆彬作词 纪念云南祥云之行 我在祥云之巅,测量太阳的温度 燃烧梦和理想,照亮生命的希望 我在祥...

  • 白云之上

    这趟道医馆之行,收获良多,既有来自各位客座老师的启发,更多还是源自与胡逸玄老师之对话,具体如下: 一,...

  • 人之来去——大同篇

    人有本我,自我,能我,才我之共存四我。人有直觉,自觉,感觉,先觉之共存四觉。 灵,即本我。魂即自我。自我是自由的本...

  • 宇宙山河烂漫,人间点滴温暖都值得我们前进

    文/南国之女 无人的街道,落叶铺得满地都是,远远望过去,又有一种浪漫的寂寥。 读郁达夫《故都的秋》,看他在秋日的早...

  • 秋日古村落之行

    宏村石川印象 篁岭 石村足迹 徽派建筑 婺源秋色

  • 〖240〗秋意连绵

    日记240/云飞泉跃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欧阳修《秋声赋》之比较: 同:多采用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日的故都之行—之胡同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mn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