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普通人应该知道的反安慰剂效应——《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

读书笔记|普通人应该知道的反安慰剂效应——《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

作者: 007小王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23:07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要说的话题可能会改变你的世界观。就算你早就听说过安慰剂效应,今天所说的最新进展也很可能会刷新你的认知。

所有医生都知道,安慰剂效应的确存在,而且效果强大。如果手术也是安慰剂呢?如果是关节炎、后背痛、哮喘这些实实在在的病呢?那要不是吃药,而是手术呢?现在有一系列大规模研究证明,很多手术——包括一些特别常见的手术——效果并不比安慰剂更好。所谓手术类安慰剂就不是吃药了,而是“假手术”,英文有个专有名词叫“sham surgery”。

所以现在有医学家说,手术的安慰剂效应不但不比吃药的安慰剂效应弱,反而更强。假手术做得越是郑重其事、手术开刀对身体的损伤越深,安慰剂效应就越强。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可能人的精神会影响身体。病人看到手术做得这么严肃,医生如此地尽心竭力,就相信这个手术一定有效,然后身体就真的有积极正面的反应。

关于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哪怕你知道这是安慰剂,它还是会对你有用!这是一个重大好消息,这意味着安慰剂效应不是一个害怕被拆穿的戏法。你大可以放心了解相关的研究,做一个理性的、清醒的明白人,同时你还能享受安慰剂的好处。

你已经听说过“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一个人觉得自己身上这儿疼那儿疼,到医院医生给开了个药,他吃下去感觉真的好多了——殊不知,那个所谓的药的成分就是淀粉,根本没有对症的作用,是个安慰剂。病人所谓的“感觉好多了”,其实完全是心理作用。然而有意思的是,对很多病症,在最科学、最客观的检测之下,研究者发现服用了安慰剂的病人不仅仅是“感觉好多了”,而且他身体的硬指标,比如血压之类,也真的变好了。

而所谓的反安慰剂效应,则是这个人本来没事儿,因为自己以为自己有问题,结果就真的有了问题。

反安慰剂效应的极端例子是自己能把自己吓死。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个病人被医生诊断是肝癌晚期,过了几个月他就死了——可是解剖显示,当时的医生是误诊,他根本就没有肝癌。他不是死于癌症,他是死于以为自己有癌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普通人应该知道的反安慰剂效应——《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og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