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诗词中的三伏天,若得三伏闲情在,便有清凉藏心中

古诗词中的三伏天,若得三伏闲情在,便有清凉藏心中

作者: 云端诗词 | 来源:发表于2024-08-13 19:26 被阅读0次

转瞬之间,我们已然步入了“暑气尚存,秋凉未临”的末伏之天。

末伏,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

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三伏天现身于小暑和处暑之间,其气候呈现出的特质为气温颇高、气压偏低、湿度较大、风速偏小。

1、《末伏日五更小凉》

张耒〔宋代〕

幽人短梦不终宵,起步星河望泬寥。

缺月低檐鸡一唱,露华秋色满芭蕉。

2、《三伏不热》

郭印〔宋代〕

三伏元无暑,连旬雨复阴。

朝朝闲旧扇,夜夜拥重衾。

日晦浮云翳,天愁沴气侵。

烽烟犹未息,一念一伤心。

3、《三伏》

袁枚〔清代〕

炎帝代辞客,幽人得自如。

门无朱鬣马,家有白云车。

雨久荷花密,风高杨柳疏。

年年三伏日,添著几行书。

4、《三伏》

袁枚〔清代〕

空山三伏闭门居,衫着轻容汗有馀。

却喜炎风断来客,日长添著几行书。

5、《三伏中一雨苏旱》

邓深〔宋代〕

江涨如三月,天凉似九秋。

遭逢今日雨,安稳一年收。

处处香瓮面,村村肥藁头。

小春前后好,待挂百钱游。

6、《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姚合〔唐代〕

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

惊飙坠邻果,暴雨落江鱼。

贵寺虽同秩,闲曹只管书。

朝朝廊下食,相庇在肴菹。

7、《末伏》

刘攽〔宋代〕

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

每岁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

8、《新秋即事二首 其一》

张洵佳〔清代〕

北窗高卧静愔愔,三伏曾无暑气侵。

灯火新凉夜新永,一窗明月澹花阴。

9、《夏日偶作》

杭济〔明代〕

三伏盛炎暑,远村人到稀。

年衰病众集,性懒事多违。

林雨竹凉细,池风荷气微。

藤床与竹几,坐卧日相依。

10、《伏日独游城西》

陆游〔宋代〕

幕府重来老令威,山川良是昔人非。

痴儿已遣了官事,伏日元知当早归。

避热幽花房自敛,迎秋高树叶先飞。

论诗敢补先师处,僭拂江头旧钓矶。

11、《伏日》

刘克庄〔宋代〕

屋山竹树带疏蝉,净扫风轩散发眠。

老子平生无长物,陶诗一卷枕屏边。

12、《谒金门·伏日》

徐籀〔明代〕

六月伏,乍雨晚凉新浴。

竹几牙编声簌簌,细君归遗肉。

似水流光相促,似火流萤相扑。

小帐烟轻人似玉,风鸣帘外竹。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 大暑

    今日大暑 若得三伏闲情在,便有清凉藏心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

  • 浅谈古人炎夏避暑

    时值三伏天,窗外娇阳似火,灼肤生疼,于屋内,若熏蒸,过堂无风。 大凡养生家,医家,最是看重此时三伏天。所谓伏者,藏...

  • 一封密瓜

    进入三伏天了,清凉一下吧。

  • 盼雪《火星文艺主题作业》

    三伏天骄阳似火, 三九天滴水成冰。 炎炎夏日盼清凉, 心中无爱夏似冬。

  • 大西安专题1:话说三伏天

    话说三伏天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

  • 马上入伏,关于“三伏天”你需要知道这些!

    即将进入了“三伏天”,“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

  • 已经进入三伏,关于“三伏天”你需要知道这些!

    已经进入了“三伏天”,“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

  • 水彩||你的绿意,清凉了夏季

    一枝银杏 天气渐热,昨天已经进了三伏天。 不自觉得想要靠近绿色,于是便有了画一枝清凉感银杏的想法。银杏的叶子相对来...

  • 五律.三伏天

    五律.三伏天 三伏天无赖,清凉海底捞。 青蛙还有梦,知了已无聊。 老汗如流水,浮云不上朝。 今宵不眠夜,野火照天烧...

  • 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三伏天吃什么最好,入伏不吃凉是真的吗

    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三伏天吃什么最好,入伏不吃凉是真的吗 ? 所谓三伏天中的“伏”,就是“暑气潜伏于地”的意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词中的三伏天,若得三伏闲情在,便有清凉藏心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pj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