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63319/f1740fb4558c978a.jpg)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我们常常提醒自己:要自尊自信才能把事情做好,但实际上,如何才能让自己足够自尊自信呢?答案只有一个:认同自己,接受真实的自己。
拿到《认同自己:如何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本书的时候,对照本书封底的几个问题,我反观自身不禁感叹:这些问题说的不正是我嘛!
为什么你看不起自己的出身?
我羡慕同学有个温暖和睦的家庭,有相亲相爱的父母兄弟;我羡慕同事家庭条件优越,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为什么你感觉自己不够好?
我没有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宝宝出生后干脆就没了工作,生活不顺的时候还总爱发脾气。
为什么你不满意自己的表现?
我无法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又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
为什么你喜欢拼命攻击自己?
我有攻击自己吗?我更愿意说成是:我对自己不太满意。
为什么你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习惯性地去想别人会怎么看我、怎么想我、怎么议论我,总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2863319/faf33919778bf3f8.jpg)
原来我一直无法摆脱的焦虑,是对自己的不认同,不够喜欢自己。
《认同自己:如何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本书的作者是斯蒂芬妮•斯塔尔,她长期从事关于自尊与自信的心理研究与实践,被誉为德国“最有爱心的心理医生”之一。她擅长将枯燥的心理学知识用轻松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本书将打破你所有自我怀疑的壁垒,让你放弃伪装的生活角色,说你所想的,做你愿做的,是一本十分暖心的自疗手账,献给和我一样,不那么自信的你。
斯蒂芬妮•斯塔尔说:“人生来痛苦,几乎每个人都有低自尊的心理问题”,如何看清自己是否自信呢?
答案很简单:自信的人接受自己的弱点,而不自信的人就总盯着自己的弱点,总能看到自己和理想中的“我”的巨大差距,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异”,而我们所有的心理障碍,都来自过低的自尊心。
关于低自尊心的“症状”,书中列举了以下几点:
- 极易受伤害
- 害怕作出错误的决定
- 追求完美
- 怀疑自己的能力
- 害怕被否定
- 为了和谐,放弃自己的需求
- 将攻击作为防御
- 很难去相信,心理学家所说的“内部控制点过低”
- 怀疑自己的价值
- 强烈的责任感和羞耻心
- 听天由命与缺乏生活乐趣
- 害怕失去控制
- 自我厌恶
- 害怕改变
如果你存在以上所说的“症状”,就要警惕低自尊心可能带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不自信呢?作者将缺乏自信的原因归纳为两类:遗传因素和儿童时期的经历。书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中,详细讲述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完全依附型或是回避型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都是不利的。我在寻找自己不自信的根源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孩子认同他自己,充满自信地生活。
对于不够自信的我们来说,如何跳出这堵墙呢?在第三部分的内容里,作者从四个层面解说了提高自尊心的方法:
- 自我接受。比变得漂亮、更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包括接受自己的问题和缺点。
- 有效沟通。敞开心扉,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用更得体的语言和别人沟通,不仅要让自己的诉求得到理解,也要让对方的需求和缺点得到理解。
- 增强执行能力。独立自主地去行动,去塑造自己的生活,不被恐惧感束缚。
- 更好地处理情绪。要承认自己的感受,以健康的方式面对自己的感受。
书中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案例,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知识,让我们轻松掌握自我疗愈的方法。从“我”句式开始改变沟通的方式,到肢体语言的表达,作者如知心姐姐一样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地帮助我们号脉、开方子,让低自尊心的“患者”药到病除。
读这样一本书,发现你的“内在小孩”,接受你与生俱来的弱点,完全地认同自己,喜欢自己,用更好的方式与人沟通,说你想说的话,做你愿做的事儿,自尊、自信地去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