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圣女公墓中,有一个由黑白两色大理石与一个青铜头像组合成的墓碑。墓碑上只有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这几个字,连生卒年与墓志铭都没有。
墓主人就是赫鲁晓夫,一位有着毁誉参半,非黑即白而且个性鲜明的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翻阅赫鲁晓夫的生平,我们知道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并未养成他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酗酒---无疑说明他是一个潜在的酒鬼。可就是这样一个讲话语法混乱,穿着背离潮流,风度不雅,态度生硬,给人一副趾高气扬,居高临下感觉的人,居然成为了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更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如果在14岁以前,赫鲁晓夫甘当钳工,并不对政治产生兴趣,那么他身上所有的缺点人们可以谅解,他还是那个优秀的钳工。
可是命运偏偏不让他这样做,他在一战期间积极参与并领导当地的罢工与反战示威活动,并且有幸得到斯大林的妻子的推荐。一个有着过人本领,善于奉承并且抓住时机往上走,为了权力不惜称斯大林为他的“生身父亲”的人,我想他是厉害的。
他能在斯大林去世后,于1956年苏联共产党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为博上位不惜打击所谓的“生身父亲”,粉碎人们对斯大林的崇拜而做了秘密报告是勇敢的,他批判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平反冤假错案,打破了对斯大林迷信,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无疑是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也推动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在某些方面又让我们看到他对真理的坚持。当然,一个靠拍须溜马,打压,揭发别人短处而使自己形象光辉的人,我认为他的能力不用在正途是可惜的。时势造就英雄,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赫鲁晓夫在这一点上是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在卡冈诺维奇羽翼下,他为了个人业绩在修建莫斯科地铁是不顾技术人员的警告,不惜牺牲工人性命,结果还因为表现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赫鲁晓夫是踏着鲜血与尸体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他圆滑,他左右逢源,在列宁格勒案件于斯大林发动的医生案件中巧妙的处理关系,巩固自己的权利,在清除政敌时,他也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这样的人是可怕的。但凡他所做的事都充斥着阴谋。当政期间他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取消农副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给他赢得了一次小胜利,在民心上夺回被马林科夫抢走的声望,可接下来的玉米运动可就令人难以承受了,单看美国种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是有利的就眼红,这位短见又缺乏调查与准备的国家领导人让苏联的农业与生态遭受一定的打击,风沙侵袭严重。可在取消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 在工业上把管理权力下放到地方,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促进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又使苏联社会在经历斯大林重点发展重工业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使其发展受阻,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受否定的情况下使苏联社会重焕活力,才有后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短暂繁荣。
毛泽东曾经说过:“赫鲁晓夫有胆量,也能捅娄子,我看他多灾多难,他将来的日子可能也不好过,我与斯大林只打了一个平手,我与赫鲁晓夫较量还是略占上风的。”是的,一个讲话无所顾忌,言过其实,空有一副赌徒心态,强势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又常常发表轻率失当的声明的人,不仅有损苏联的颜面更是让人传为笑柄。看看1960年10月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赫鲁晓夫所做的事----一个用皮鞋敲打桌子,表示对菲律宾代表发言的抗议,用其特有的苏联恐吓式的外交手段企图震慑对手的人是愚蠢的。
其实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实际上到后来他也是步了斯大林的后尘,永远跳不出这个框架的改革有何作用?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全面与一贯的作战方针,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个人作风更是急躁,反复无常。
感谢历史的车轮将他安排“被下台”,不然,一个毁誉参半的人和他的墓碑一样非黑即白,这样的人生,我们说不出他的好坏来,且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烨烨生辉吧。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大不敬或者不好之举动,回头立删,并表示万分抱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