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大脑自由》第5、6章分别讲了“释放宝宝的天性”和“如何养成幸福的习惯”。
约翰梅迪纳说:父母对于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有的父母将幸福视为情绪,希望孩子能够体验各种积极的情绪,有的则将幸福视为稳定状态,他们希望孩子对生活感到满意,并且情绪平和,还有一些父母将幸福等同于平安或道德,他们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为正直的人,能够找到好工作,或是希望他们婚姻美满。
其实幸福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通过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幸福是建立在你和他人的人际关系之上,人际关系越密切的人感觉越幸福。
如果想让孩子获得幸福,父母应该教孩子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维系友情。而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善于结交朋友,和亲友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在第6章作者强调了:婴儿需要父母持续的关注和响应。父母要妥善对待自己和孩子的情绪,父母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会对孩子将来的幸福产生深远影响。
约翰梅迪纳说:说出情绪很重要,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要帮助孩子识别他内心的情绪,并说出孩子心中的感受。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对情绪进行价值判断。
关于教育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把教养方式分为两个纬度和4个象限:两个维度是“响应程度”和“要求程度”。
4个象限分别是权威型、独裁型、溺爱型和忽略型。
独裁型的父母过于严厉,这样的孩子十分害怕父母,父母总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去要求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
溺爱型的父母过于手软,这类的父母任凭孩子为所欲为,孩子不知道行为边界在哪里。
忽略型的父母过于冷淡,这类父母通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漠不关心,孩子感觉不到父母重视他们。
只有权威性父母的教养方式最合适,这类的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关爱有加,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这类父母往往很善于和孩子进行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