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管理者重视协调,而非亲力亲为。就像乐队的指挥,他们并不演奏某个乐器,却能指挥整个乐队演奏精彩的乐章。相比之下,微观管理是事无巨细向下属交代任务,甚至替他们完成任务;不管理是指员工在没有你的监督和参与下独自工作。为了取得成功,你需要了解这些区别,并在适当的层面做好管理。
瑞·达利欧在《原则》中对管理者的分类,让我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不用亲力亲为就能将这个团队管理好是非常难得的。
我遇到的管理者绝大多数是要么事无巨细,要么是当甩手掌柜的。只有2位管理者基本达到了“指挥家”的标准,团队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氛围,做出的成绩也是一流的。
管理特别严的有也2位领导,简直就是“一言堂”,容不得别人发表不同观点,制定的规章制度特别严苛。每天早晚都要查岗,动不动就扣钱,出去办事要在规定时间回来,不然就扣钱。还有一点就是他每天忙得团团转,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总嫌我们工作做不到位,大家却不知道要怎样做,每天都提心吊胆,没有工作热情,消极怠工,团队的业绩一落千丈!
还有一位领导,他本人特别愿意喝酒,工作时间中午也喝,下午很晚了,才醉醺醺地来上班,单位的事情不管不问。上行下效,大家也都乐得清闲,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时间大家都忙着自己的私事,没几年单位就解体了,真是让人痛心!
所以说一个好领导就是一个好单位,说得特别有道理。
其实一个家庭何尝不是如此。有好父母就会有好家庭,好家庭就会培养出好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如果把这三条原则参透,与子女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就比如教孩子学骑车这件事:告诉了孩子骑车的要领之后,先做个示范,然后就让他自己练习。如果总怕孩子受伤、有危险而一直不肯放手,结果就是这项技能他永远学不会,出行的时候只好依赖别人。
学车的过程很艰难,需要刻意练习,每一次地跌倒爬起,都是试错的过程,不要心疼,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下次需要怎样改进才能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我们不能什么都不管。练车的时候地点不能选在马路上、闹市区,必须保证练习的环境是安全的,然后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默默地关注孩子,除此之外就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了,我们只在旁边照拂就好,如果孩子主动求助,再适度去指导和点拨。
其实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张弛有度,过犹不及。这个“度”是最难指把握的,涉及的是道的层面,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