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大利回来已半月有余,本想在旅途中对一些想法做一些小计,然而我真的是低估了自己的懒惰,也早已不是五六年前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女生了。
越成长,得到的越多,见过的越多,感受幸福的阈值便越来越高。从前,当我躺在学校宿舍的床上读《行者无疆》的时候,我深深地被作者笔下的欧洲所吸引。我想象不出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等这些伟大又古老的城市有着怎样的气质,怎样的面孔。因为彼时它们离我遥远,可以足够远的让我去幻想。
而在几年之后的今天,我随便打理一些简单的行李,同时因为各种酒店车票等琐事感到无比烦躁,旅行的准备让我无限疲累,丝毫感觉不到从前的那种喜悦。对于一个懒人来说,除了感官精神享受之外,所有实际的生活琐事都是负担。现在越来越深的感受就是世界真的太小了,微信让我们无限相近,当你飞了十几个小时之后,连上网络,打开微信的那一刻,你真的觉得自己并未离开。我一直都很痛恨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努力做了一件事情之后结果发现还就是那样么。什么都没变。
我很怀念自己作为背包客穷游的那些年,一个人去尼泊尔,那时候用的还是老人机,连地图都没有,一路靠问,一个人一直走到蓝毗尼,住在寺庙里,看到好多萤火虫,遇到世界各地好多人一起聊天,现在想想那是多么美妙的感受啊,你完全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今天,这种感受居然变得如此奢侈。感谢并拥抱从前的自己,留下许多成长的印记和回忆。
从米兰搭火车到威尼斯,阴天。穿梭在这座水城大大小小的街道里,看着琳琅满目的满街小商铺,不看建筑,仅就街道中间小摊形象和我们任何一座小县城没什么两样。来威尼斯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估计都因为这种奇特的生态景观而将其当做是童年的梦境,而或许真正来了之后才会发现梦境仅仅是梦境而已。作为游客,只能走马观花,没有时间感受太多,这里和世界任何一个商业聚集地一样,都是现代人的聚集。
大多数楼房的窗户紧闭,和热闹的街道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同情这里的居民,不知要如何承受这种漫长的喧闹。下午忽降大雨,由于我依然想走路,不想躲雨,于是我和通哥都被淋湿了,返回旅馆后整个鞋子都湿透了,脱了鞋躺在床上,看着通哥拿着鞋子去洗手间以为是用吹风机吹,结果居然有烘鞋器,不一会儿就烘好了,正好天气放晴,又可以开心的去浪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4454/b4827d402053f690.jpg)
次日清早,从主岛坐船去彩色岛Brano,天气清透怡人,虽有冷风,却甚舒爽。海波微澜,天空是一片平静的蓝,让我想起四年前的新年在加国一个人驱车前往尼亚加拉大瀑布,一路沿着安大略湖,那是黄昏的时候,夜在海的映衬下,是一片静谧的深蓝,我无比享受这种无际的,辽远的平静。不知道是否是海鸥或是其他禽类,驻足在海中央的一个个木桩上,画面美成了一首诗。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4454/561886a33e7f9fce.jpg)
随后的抵达的彩色岛,也甚是让人欢喜,才真是像走进了世外的童话小镇,所有的房子每年都要被重新漆色,更加鲜明,更加美妙。置身其中,满眼都是色彩,似梦似幻。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4454/c4ee5988022311ff.jpg)
火车前往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但丁的故乡。这里孕育了许多在世界文化史,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家,但丁、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伽利略等等,光列出一串名字你就能感受到这城市的重量。室内基本都是汽车限行区,路宽只够行人行走,景点基本都可以步行到达。这座城市虽然很小很小,但历史厚重感太强,常人难以消受。
她不再是我年少时的梦想,当我真真切切站在她身边的时候。很多对她的认识都要临时抱佛脚,触摸着千年前的墙体,似是触摸到了千年的历史,或仅仅是历史留下的尘土。黄昏途径阿诺河上但丁偶遇恋人的那座桥,爬到半山上的米开朗琪罗广场静静地与爱人相依偎,等待夕阳落山。整个佛罗伦萨在落日之下,展现出一种历史中岿然不动的庄重,以及流动的千年艺术之美。有一瞬间,我忽然有种恍惚,我的家乡,也是在两山之间,有条河,有座桥,回家的时候也常常在傍晚爬到山顶俯瞰家乡,何其相似,不同的时空,相同的感受,无比美妙。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4454/98ea344cb5881cac.jpg)
没有谁不知道罗马的伟大,即便不知道,也一定听过“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两句俗语,而后一句几乎成了我每天走在罗马城中的时时忍不住脱口而出的口头禅。罗马,真的太宏伟了。这世上一定没有任何一座城可以称之伟大,唯有罗马。
为了方便参观梵蒂冈博物馆,住宿定在了梵蒂冈城旁边,但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提前订票,此行只能错过了,只在外参观了圣彼得大教堂。世界第一大教堂,震撼与美只能亲身来体验,语言难以描述。
接连一路走过斗兽场,古罗马遗迹,威尼斯广场,西班牙广场,许愿池,无时不刻地被震撼着。西方的建筑和历史被完好的保存百年千年,常常被我们推崇,可是实实在在的讲,人类的历史都是与自然环境相关,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欧洲的建筑基本都是石质建筑,不易受战争和自然损毁,所以才得以完整保留,一代又一代也自然成为习惯,后辈住在爷爷的爷爷的房子里再正常不过。因为这种客观条件基础,也较容易对历史文化珍视保留。结合环境看问题还是很重要,这是此行很重要的感受之一。而中国的建筑古代多为木质结构,每经改朝换代,大概率会遭损毁,一把火烧了是常有的事,历史遗迹很难存留,只能在王侯将相的墓葬中得窥一二,所以最终只能诉诸于文字。好在今天我们逐渐有了这个意识和能力,努力为后代延续留下点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4454/243c10dc912f5074.jpeg)
此行另一感受是,意大利真是一个艺术细胞无比丰富的一个民族。村庄、城市、火车、马路等等,到处都是张牙舞爪的涂鸦。广场上,马路边,到处都有自由自在表演的,大提琴、小提琴、长号、吉他、雕塑、行为艺术、就地作画,甚至歌剧,走过一座城简直就像走过了一场艺术盛宴。我尽量在不赶时间的时候会多享受一会儿,尤其你站在夕阳下,听有人在你旁边无比投入的吹萨克斯,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虽然很短暂。真的感觉艺术简直流淌在这个民族每一个人的血液里,真是好生羡慕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4454/9abeffee84e27b7c.jpg)
其实原本还有好多可写的,还去了五渔村,比萨。随行带了一本王小波的杂记《我的精神家园》,在旅途中看完了,很适合这样的旅行,有好多的感受,可是由于我的懒惰没有在途中写下来,现在回来再回忆总觉得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只能日后有感了再记。
无论旅行带给我什么,改变了什么,我还是一直会,在路上。感受每一个问题,寻找所有可能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