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以后,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小村的人们,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每个人都能坦然谈论生老病死。
一个大妈的老公50几岁患了肺部晚期癌症,大妈依旧来我家串门聊天,心态平稳地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好像已经接受了一切事实。大妈的老公曾经也是村里叱咤的村长,很有个性的人物。印象中高大壮硕年轻,虽然没读几年书,行事利落稳妥,雷厉风行,其实也颇受大家欢迎的。这样的人物今年再听闻,却是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去年二爷爷,不到70岁的年纪,同样是癌症。本来已经失去了听力,去年剩下的下半年,在疼痛中还在每日正常早出晚归,最后一次去看他,瘦弱地躯体,佝偻的背,让人心疼。
一个人在老屋住着的婆婆,70多岁的年纪身体仍然敏捷,每天也劳作,晚上也总来我家坐坐串门。谈论爷爷的死,也是很平淡,犹如聊家常,聊一个还在世的人~~
还有另一个多年寡居的婆婆,也经常来我家坐。几个老人在谈论火化,过世的人,像在聊家常,好像是人生的平常事。
她们在聊这些的同时,妈妈接着亲朋电话,恭喜别人刚生了小孩……
生,死的话题就是这样交织………
份量一样,如人们安宁的生活,轻。
所以,生老病死,不是那么沉重的话题。
坦然面对生活是常态,面对生命的循环也是常态。
这是人生。
………
深深地感受到乡人们的善良,老人们真正的柔软和自在。
婆婆说,不嫉妒,踏实做好自己,不要有坏心眼。
这是她一辈子为人处事的信条。除了这个,对于生死,对于老伴的去世,她也淡然对待,自然接受。婆婆原本可以和市里儿子一起住,享受养老,却宁愿自己一个人在乡下,守着几寸自己的菜田和地,认认真真重复自己的生活,依然悠然自在。
而这样的老人,在家乡,还很多。
我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宁静,感受到人们的朴实和善良。这种东西,在城市,很难找到。
我也曾经功利过,曾经存着偏见,曾经容易被大人一些不全面的认知引导,那时我年轻,总是顾及着自己的虚荣心,自尊心,害怕受伤害,却从没想过走出来,以自己的善意去关怀化解别人心中的阴霾。
善良,不是一种感受,它是一种给予。它给人的不仅是一种关怀,也是内心的一种宁静。
我要去看看二奶奶,她一定老了。
要去看看姑妈,她已经有白发了。
珍惜每个还在世上的亲人,亲近的人。
好好关怀他们。
善良不是别人的催动,是自发的给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