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稀缺》(二)

再读《稀缺》(二)

作者: 展展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22:49 被阅读0次

二、专注红利与管窥之见

长期稀缺的心态,会让人陷入恶性循环。但稀缺的力量却要分为两方面去看待。

稀缺会占据短期的大部分注意力。

接到一项任务,周一上班要交一份报告。我们往往会先预估下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比如这份报告,可能需要的时间是3个小时(实际上我们总会高估了自己完成任务的效率,用4-5个小时才能完成)。周五时,我们会认为时间还有两天,相对充足。周六时,紧迫感会增加。而到了周日,如果报告还没完成,那么无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报告这件事都会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

稀缺占据注意力,会带来两方面的结果:

1. 专注红利

短期内,我们的注意力会被完全吸引到未完成的报告上。脑子里所想的,是做报告需要的素材,调研,资料,报告的结构,逻辑以及每一段的例证。这些内容因为“截止日期”的逼近,而更迫切的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因为完成报告成了最紧急的事情。

相应的,为了完成这件事,我们的潜意识会整个之前为这个报告所搜集的所有相关信息,所以当“截止日期”逼近,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有种潜力被激发,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和质量去完成。有“拖延症”的人,有时往往更容易被拖延到最后,而得到的“专注红利”的激励,认为自己每每到最后一刻才是力量最强的时候。

实际上,专注红利只是因为某一项因素的稀缺,而让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一件事情上。就如同书中所讲,饥饿的人,往往更容易识别出文字或图片中关于“食物”的部分。孤独的人,往往更敏感于和别人的关系,有着更强的同理心。

但实际上,专注红利并不能为我们带来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说,艺术家们的灵感乍现,其实往往来自于平时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积累;作家不会因为截稿时间临近,而突然的文笔或者内容更丰富,他在作品中的体现,往往来自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专注红利,来提高自己对于注意力的控制:

(1)标注必须要完成任务的截止日期,不能欺骗自己的去设定一个假定截止日期;而是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开来,设定成一个个小的任务,为小的任务添加明确的预计完成时间和截止日期。有点像村上春树先生在跑100公里马拉松时,为自己设定的每10公里的目标一样;也同时是《番茄工作法》,设定1个可以在25分钟完成的任务,用番茄钟作为提醒,3分钟休息时间作为奖励;

(2)先开始,再完成;忘记了读哪篇文章,说进入专注状态,其实可以用“假装”这个办法,告诉自己,我先开始做5分钟。“拖延”有时是对自己当下状态的一种不自信,认为自己还没有做好开始的准备。所以会想再等等,再等等,等自己状态再好一些,等资料收集再齐全一些,等想的再明白一些。但实际上,在拖延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好受,会有任务未完成的焦虑。而直接的开始,5分钟,就是用自己的控制力,去摆脱潜意识中想要逃避的想法,当所有的注意力开始聚集,便也就逐渐的进入了专注状态。

从紧急和重要两个方向上来讲,专注于未完成的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目前最紧急的,对于我们当下影响最大的事情,但同时,也可能会让我们忽略一些对于当下没有那么重要,但对于未来可能很重要的事,在稀缺这本书中,我们称之为“管窥之见”。

2. 管窥之见

我们生活在选择之中。而稀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权衡着我们的选择。

注意力与内部的思维带宽和流体智力有关。受遗传,天赋,经验,知识和经历的影响,人与人之间会有智商的差异,但大部分的人都在一个平均的范围内,我自认为自己也是这平凡人中的一员,或许智商还在中等偏下的水平。

《稀缺》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印度小商贩的故事。他们做小生意需要1000元的本钱,但很多人都没有,所以他们会去借。1000元每天可以赚20元,其中利息10元,利润10元。很多人在拿到当天挣得10元后,会把10元都花掉。但实际上,如果每天能存下来1-5元,他们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本钱,从而借的更少,积累越多。

所以有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给这些小贩中一部分人了1000元。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借钱,从而开始新的生活。但实验结果发现,这些人在接下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又逐步的回到了需要每天去借钱的状态。

原因如下:1. 当他们有钱时,开支水平明显有增长(体现在送朋友的礼物上);2. 冲动性的消费支出会增加,与之俱来的是金钱积累的减少与债务的增加;3. 借钱对于他们来讲,是过去的习惯性思维;

稀缺心态的可怕,便在于管窥之见。当我们不知道自己对于未来具体的目标时,我们可能想到的是:如何处理好当下的事情。

面对管窥之见,我们需要:

(1)明确目标以及目标的重要性;

之前会去看一些文章,说的是对一些临终前的人调研,他们最后悔/遗憾的事情是什么;有些人说,对家人的陪伴,旅行,健康等等;无论是向死而生,或是以终为始,我们只此一生。

(2)给自己留出固定的时间,做一些额外的事情;

工作的时候要想,如果离开现在的平台,我能做的事情都有什么,我们便知道了工作中以及工作之外,我们必须要学习和积累的能力,人脉和资源是什么。不至于到了经济消退被裁员的时候,发现自己无路可走。

无论你是否承认,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它同时也受外部的时间,金钱,社会关系的影响。我们活在管窥之中,不得不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当时的自己做最好的选择。但我们不能成为井底之蛙,只看到井口的那片天空。

稀缺会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和管窥之见。这本质上,是稀缺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流体智力,从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思维习惯,对我们摆脱稀缺心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再读《稀缺》(二)

    二、专注红利与管窥之见 长期稀缺的心态,会让人陷入恶性循环。但稀缺的力量却要分为两方面去看待。 稀缺会占据短期的大...

  • 再读《稀缺》(一)

    廖望说,读书如煮茶,茶叶,水,火候,茶具,其中一样变化,煮出来的茶味就变了。 再读《稀缺》,读了很久,不似初读,一...

  • 《稀缺》(二)

    稀缺会俘获注意力,会造成管窥之见,会形成带宽负担。 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

  • 再读「稀缺」- 揭露贫穷与忙碌的陷阱

    1陷入穷与忙的循环 偶然读得一篇纪实文学作品「山果」,文章描述一位家住云南山区的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山果,经常和小伙伴...

  • 如果你拥有一百元,用来购买食物或者进行投资,你该如何选择呢?那么

    咱们生活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中,时间是稀缺的,社会所能提供的产品是稀缺的,地球上的石油储存量是稀缺的,而现在二氧化...

  • 再读《活着》(二)

    福贵被拉去当壮丁的期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娘死了,死之前都不知道儿子在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 《稀缺》读感二

    稀缺就是没有余闲,它会导致人们有官窥只见,不能很好的处理突发事件,也没有精力处理。 留有余闲的好处是不容易看到的,...

  • 009稀缺

    今天学习了一个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稀缺。 稀缺有两个原因:一、你想要的,别人也想要;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稀缺的...

  • 荐书 《玻璃球游戏》

    心灵的震撼。 高一首见,无感。 高二再读,为其融合万有,包容数学,音乐,汉学,哲学的美妙思想而深深吸引。 大二再读...

  • 《稀缺》笔记

    《稀缺》一书,首先作者想解决的问题是两种稀缺,第一缺时间导致的忙碌,第二缺钱导致的贫穷,他们相同的一点就是受到稀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稀缺》(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gt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