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被拉去当壮丁的期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娘死了,死之前都不知道儿子在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凤霞发了高烧成了聋哑人,悲剧的人生就此开始。全文描述凤霞的笑都让人心疼,那样天真无邪的笑容,惹人怜爱。由于要送有庆上学,凤霞被送人了,这是村里面常有的事,不过看着书还是忍不住心疼起来。好在当凤霞偷偷跑回来,福贵背她回去的时候,在凤霞抚摸他的脸的时候,于心不忍,把她带回家,决定无论多难,都要四个人在一起。而有庆的形象也是很懂事,在上学之余要割草喂羊,为了怕鞋磨坏,大冬天也光着脚跑着去割草,去上学。
没有施行好的人民公社和大炼钢铁运动让农民苦不堪言,从一开始满怀希望地吃大锅饭,把锅砸了炼钢铁,到后期又要求农民吃各家饭,买锅烧饭,而在收成不好的情况下,农民们坐吃山空,粮食、野菜、树皮都吃遍了,饿得皮包骨头。
在这种情况下,人性的弱点就凸显出来了,是人是鬼一目了然,有人欺负凤霞不会说话,诬赖她抢食,而凤霞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泪流满面。虽然一块地瓜解不了饥饿,可在那时是堪比救命稻草的存在。后来收了稻子,情况就开始好转了。
家珍在这样的处境下病了,对于贫苦家庭而言,无疑是大灾难,而且是不治之症——软骨病。这个可怜的女人,受尽苦难从未抱怨,从未被打倒,现在开始嫌弃自己是累赘,好在还有两个孩子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她想活下去,想做点活,虽然累,也做不了什么,可她是劳碌命,也闲不下来,当然,也是不想拖累一家人。
然而在这个时候,有庆去世了,这个懂事的小男孩在救了她人性命的同时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有庆为生孩子失血过多的县长夫人献血,被医生抽血过多而死,那哪是献血呀,完全是被抽干了血。福贵怕家珍受不了打击,偷偷去埋有庆的整个过程让人心碎到无法呼吸,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溢于言表。那样一条鲜活的年轻的生命,就那样逝去了,而有庆的死意味着家珍也死期将至。
福贵天天假装去医院看有庆,家珍心里明白,有庆没了,她要求福贵背她出去走走,一心要去埋有庆的村西,在坟前哭得不成人样。然而最后她没有病倒,反而好转不少,因为她放心不下凤霞。凤霞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因为是聋哑人,所以没人说媒,她常盯着新娘子,看着都让人心疼,村里的年轻人笑话她的时候,我满是怒气,这真是欺负人。
在队长的帮助下,给凤霞找到一个对象,一个女婿半个儿,女婿二喜懂得疼人,在相亲第二天就找人来换屋顶稻草,刷墙,还连夜给家里做了小方桌……他们两个人互相喜欢,互相珍惜,看着我都忍不住为他们高兴,凤霞终于能过上舒心日子了。而在城里,邻居谁家都夸凤霞好,在村里是难得听到说她好。此时的凤霞,怕是心里满是幸福,幸福躲得快溢出来。
凤霞怀孕的消息让全家充满希望和欢喜,毕竟一条小生命寓意着希望,然而悲剧命运又找上门来,凤霞生完孩子后大出血当场死亡,不到三个月后家珍也去世了。接二连三的噩耗让人濒临崩溃,还没缓过劲来,二喜在苦根四岁的时候出了工作事故也去世了。
苦根还小,不懂得死是什么,一直等着他父亲来接,他不知道他父亲不会来了。看着那个小男孩,我心痛得无法呼吸。苦根跟着福贵生活,也帮忙干农活,虽然力气小,但也是个陪伴,他是福贵活着的希望。可是好景不长,苦根七岁的时候吃豆子噎死了,生命没了,希望也没有了。从此以后,福贵就是一个人了。
福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因为赌博从地主变成农民,从荒淫无度变成富有责任,然而被拉去当壮丁,好不容易活着回来,母亲死了,接着就是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媳妇家珍,女婿二喜,最后是外孙苦根,接二连三的死亡,基本上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苦不堪言。作为局外人我都觉得难受,当局者是怎样的心境我无法想象,悲从中来,心痛得很。
书的结尾处是福贵讲述完自己的一生离开田野往家去的画面,他唱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寥寥几字,概括了人的一生。年少时想看世界,年到中年需要奋斗,想要奋发图强,也想安定,年老时心态平稳,淡定从容。
早些年读这本书时就是当看了个故事,比较悲剧,而今重新阅读又多了些感悟。我现在是想看世界的年纪,所思所想都不够深刻,过几年再读,想必会更能领悟,更能体会。这是一本值得一再阅读的书籍,等我到了中年、老年时再翻阅,应该能够更加明白其中的奥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