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想要找一下关于余华先生的作品,无意间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平淡但又有点失落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暂时叫他S君吧。S君有机会参加余华先生的讲座,朋友也想去,但是,因为人太多,朋友便放弃前往的机会。
讲座结束以后,是签名会。
S君想到朋友对余华先生作品的喜爱,为了让朋友开心,便想要张签名,但是,签名是只允许签在余华先生的书籍上的。S君赶忙跑出会场,去近处的图书馆买了本余华先生的书。但是,当S君回来的时候,人皆散去。
S君看着空空的会场,手里拿着余华先生的书籍,莫名的有些失落,伤感。他是为什么会一门热心的做这样的事情,是有多希望看到朋友的开心啊。S君在知乎上写到,他是有多么孤独,才要热心到这种程度啊。
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我呆愣了很久。
因为我看到了自己。
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曾经封闭自己,让自己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临近毕业,被逼要走出校门时,终于被迫开始找工作。
第一份工作,可能是对于朋友的渴望,当我感受到他人对我的亲切热情时,我急不可耐的想要紧紧抓住这份“关爱”。“我要让他们成为我的朋友”,就这样一厢情愿的开始了傻傻的付出。
有一次,正好赶上圣诞节。“我要给他们买蛋糕”。于是,步行到很远的超市,精挑细选了蛋糕,带回来的时候,觉得包装袋颜色没有那么鲜艳,又步行回很远的超市,精挑细选了一番包装袋,直到觉得满意了,才准备回家。
“你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你不会对我们这样”,姐姐见我的状态,有些不理解。其实,我也觉得有点怪怪的,但是,说不上哪里奇怪。
毕业一段时间以后,进入一家大公司。
很多工作,有些同事并不想做,然后逐渐的推给我,我也很热情亲切的接下来。甚至后来有同事把他的事情推给我,我能做的我也做一些。
后面这个故事可能跟上面两个故事有点区别。
但其实,我想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孤独。
曾几何时,我自己一个人,日复一日的度过,那段时光,我以为书籍,写作就能赶掉一切孤独带来的焦虑,厌倦。没想到,却是让人精神愈发抑郁。
当好不容易进入一个团体,对他人的需要,又促使我不断奉献着自己的热心,亲切,温柔,甚至有时是底线。
因为,太想融入一个群体,太想拥有朋友,因为真的不想自己一个人了,因为害怕一个人。
此时,我才发现,或许,自己的心里有个大洞,有个一直没有被填充起来的洞,以至于自己一个人时,空空的难受,看到小伙伴时,恨不能让他们填补起我所有的空缺。
但是,我想跟他们做朋友,他们并不都想跟我做朋友啊。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付出啊。
而且,我也没有为我的家人付出这么多。
一个人没办法正确面对独自一人,一个人没办法培养起正确的职场素养,一个人没有合适的择友观,他是根本没办法成为最好的自己的。
有一天,内心里那个洞填起来了,或许,我就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了。
加缪有句话,大概意思是,孤独并不可怕,悲剧的是不能独处。
我仍然还在填补这个洞的路上,这一次,我不想再排斥他人,也不想再过度的热心待人,确切的说,是纵容。
仍旧不知道具体的该怎么做,至少,为朋友,为他人的付出,不能再出自对融入的渴求,要以平等独立的姿态与他人相处,要勇敢的接受,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做朋友,这一事实。当然,也要学会接受,我已不在象牙塔,已然职场中人这一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