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慢慢都步入了四十岁大门。
在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的撕裂中,他们完成着一场悲壮的成人礼。他们在夹缝中挣扎,在孤独中觉醒,终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大人眼中,那些生活优越,物质丰富,全家人疼爱的独生子女,现在大部分都成了社会的顶梁柱,也是家中的顶梁柱,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现在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外留不住,有家不敢回,有的没有成家,更没有孩子。替他们惋惜,同时也心疼他们。
当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他们长达几十年的生活时我发现是他们的父母一手酿造了孩子被动的上半生。
他们严格管控着孩子,把孩子的人生一步不落地按照家长的思想往后发展。他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一种植物,既能结出苹果又能结出梨,既能长出芹菜又能长出茄子,恨不得让孩子成一个全能型人才。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在这个孩子身上收获到全部的惊喜,生怕漏掉一点,就是对不起孩子。
孩子有一点反抗,家长就会觉得你怎么这样不懂事,以后吃亏的还是你。最后,孩子只能硬着头皮顺着父母指的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孩子没有自己的痛苦,没有喜悦,没有高兴,没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因为父母觉着顺着我们给你安排的路怎么会有痛苦,什么心都不操,怎么会不高兴?
小杰,就是我认识的一个孩子,今年四十好几,本该有一个一帆风顺的人生路,此时却还在苦苦寻觅之中。
小杰出生时聪明伶俐,全家视为掌上宝,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他的教育自然不会差,对他的各种培养,让他时时刻刻都在为未来踩点。聪慧的小杰,一路高歌猛进,为了达到母亲和父亲的认可,他放弃了太多的童年生活。
高考前在分科时,他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也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强行给他报了理科,因为理科可以学医,医学正是他父母亲理想的职业目标。高中时小杰很全面,不偏科,学理也不会差,高考时他的分数不低,父母喜出望外,按照原定计划给他报考医学类,当时的小杰还不是很明白报考的专业对自己的未来的重要性,也不明白父母给自己选的专业自己能不能学下去,稀里糊涂地就顺从父母的安排,因为这一路走来,都是按父母安排的好像还没有出现太多的差错。
进入大学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都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没有了父母的管教和安排,第一学期的学习很是轻松,学习任务也还能勉强完成,但到第二学期,渐渐加入了一些专业课程,小杰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不在这里,厚重的课本和枯燥的知识他一点都不感兴趣。
第一年期末考试已经有一门课不及格。放暑假回到家,小杰把心中的困惑给爸妈讲了一讲,但是爸妈根本没有当回事,说学习怎么会有轻松的,那么多医生都是这么学来的,你努力五年学出来就好了。
无奈的小杰第二年只能硬着头皮回到学校,第二年的专业课就更多了,专业知识就更全面了,所以他在这一年很明显跟不上学校进度,第二年暑假,他把想法又给父亲提出来,想要转学或者退学重考,但是被严厉的父亲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第三年的学习简直就是恶魔加持,小杰开始逃课,疯狂打游戏,学校的老师都找不到小杰,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不出一个月就会落下一大截。但这次他没有给家里说,因为他说了,家里也依然不会同意。
春节前,辅导员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来电话,把情况说明,这是小杰的父母才恍然大悟:要么退学,要么休学。
学校让家长来接小杰。父亲一个人坐火车来到学校,可他怎么也找不到小杰?附近的网吧没有?学校的各个角落他都找了都没有小杰的身影。无奈之下学校报了警,结果在教学楼的顶楼找到小杰,他蜷缩着身子,瑟瑟发抖。他经常不敢回宿舍,同学们都在热情似火的发奋读书,他却像幽灵一样游荡在学校的各个街区,他学不进去,挂科太多,他向父母求救,可他们就是不理解他。
当父亲看着可怜的小杰,活的像一个乞丐一样时,他像雷劈了一样一下子就跪倒在地上,父子俩抱头痛哭,哭声里除了痛恨,还有遗憾,更多的是不解,唯一缺的就是亏欠和悔恨。
退学回家的小杰心身疲惫,这三年的打击已经让他失魂落魄,他不敢再相信父母,但是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决定,休整了一年后,重新拿起书本,准备和自己小将近四岁的学生一起准备参加新一年的高考。
这次他报了文科,习惯插手的父母,现在也是左右为难,只能听从小杰的计划。高考成绩出来后,虽然没有第一次理想,但也是一个一本院校。
小杰再次踏上校园时,他比同班同学要大四岁,心里的落差,让他时不时的很自卑,他的经历不敢向外人提起,他活的很自闭,也很憋屈,四年后,他顺利毕业,但是在应届生就业市场上,他的年龄成为一个蹩脚的说法,过往的履历让他不停的在解释,解释多了,他把怨恨投射到了父母身上。脾气越来越暴躁,偶尔找到工作后,对于领导的指示,他总是很叛逆,因为他看到了父母的影子,他好像进入了下一场操纵,他选择立刻逃离了原来的单位。
就这样出出进进在一个单位干半年就跳槽,长一点的干一年就跳槽,他不想成为被操纵者或者被管理者。
父母的这场操纵,让他成了一个提线木偶,给半生的自己留下一场空荡荡的结局,他感觉怎么填都填不满。
小杰现在以打游戏度日,以狗为伴,他觉得这样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