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孙 录》
李本聪
第三十三课 表扬
( 2018.8.7.)
今早,你读《弟子规》和故事引证,爷爷坐一旁,辅导着。遇到读不出的字,你拼拼音。拼不来的,爷爷及时教你拼,读错的,马上纠正,扮演一个麦田守望者的角色。读到《信陵君尊老的故事》,故事很短,150多个字,最先估计,你独立阅读这篇小文,可能会遇到十多个生字,但读下来,仅只三二个字念不出来,出乎爷爷的预料。很高兴,你读完了,爷爷和你握手,进行表扬。
昨天,爷爷读完了1100多页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把你叫到跟前,说:“豆豆,你看,爷爷读完了两本大书。”你接过书去抱了抱,沉甸甸的。爷爷要求你每日读一页小书,你有时还会讲价钱,说这话的意思是批评了。“攻书莫畏难,攻城不怕坚。”孩子,你不但在学校里启蒙,也在爷爷的书房里启蒙。最先的时候,仅能读一页书,还读得磕磕绊绊,不奇怪,人学习走路的第一步,都是这样,踉踉跄跄,走不稳。一年级的娃儿,学习读书,一行文字里就蹲着几只拦路虎,不要怕,勇敢地走过去,消灭它。读啊读,时间长了,你就不是读一页书,而是读一本书,读几百几千本书。成长是一个过程,长高长大更是一个过程。播下种子,阳光照,雨露滋润,生根发芽,破土而出,长出一个两个叶片。而后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顺其自然,不急不躁,耐心等待,风景就会出现。今天的突破,对于你的阅读人生来说,具有历史意义。
第三十四课 开读《论语》
( 2018.8.8.)
这门课已经开起来几天了。豆豆,《论语》是古代私塾里学生必读教材,两千多年来都是这样。该书是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论记录,他的弟子整理编辑成的。《论语》古文写成,读起来有难度,但这怕什么,有爷爷辅导着,我们使用的是注释本。你这个年纪学习古代经典,需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再三再四的读,达到记忆。进而让经典熏陶自己,感染自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化成自己精神营养,价值取向,用圣贤思想来奠定“三观”。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一句话,他说他们小时候读的书,一生管用,以《论语》为例:开篇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这是快乐的事情;有朋友来访,多么高兴啊……想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圣人教导我们的这些话,肯定一生管用,一生滋润读书人心灵。而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讲的尽是小猫小狗之类的东西,难道说今天的孩子智力下降,反不如古代孩子聪慧,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爷爷引导着你,每天读一点经典,让经典来氤氲童年,一生受用。
顺便告诉你,古代私塾里,没有语文,先生教学生,就一本书一本书地读。《论语》读完了,接着读《中庸》、《大学》,然后《孟子》、《道德经》。到今天,我们还把孩子去学校,叫做去读书,小朋友学习的核心之所在就是读书。读书读书,一定要读书,一定要跟着老师反反复复地读书,认认真真地读书,把自己读成经典所希望的人,“读书志在圣贤”。
第三十五课 问题
( 2018.8.9.)
你一早起来,便向爷爷提出问题:“人民币为什么没有黄颜色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爷爷没思考过,给不出正确的答案。从色彩的角度讲,黄色和红色一样鲜明,选择作为人民币的颜色,没有什么不可以,可专家没有选择,也不见在资料上作出说明。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是我们所不理解的,都是需要我们去探索认识,思想的价值就在这里,人自身的存在价值也表现在这里。
帕斯卡有句名言,“人因思想而伟大。”孔子在《论语》里提出,希望建立理想的国家、理想的政府,希望人们能有理想的人生,这是这光耀如日月的思想,烛照了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精神天空,使我们从愚昧中走出来,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时代;五百年前的王阳明,创立了阳明心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又一座高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但是创造发明,更是一种伟大的科学思想。人的每一次问题提出,都是思想的是闪耀。可许许多多的思想,一闪而过,熄灭了,谁也不知道她的价值意义。但有的思想,星星之火,经过执着探索,在实践中形成燎原之势,造福人类。
怀一颗赤子之心,开动脑筋,看见太阳问几个为什么,看见月亮问几个为什么,看见高山问几个为什么,看见大海问几个为什么?学问学问,是问出来的。向书上问,向社会现实问,向身边的和远方的人问。没有答案就自己给出答案,我的答案不完美,我的答案可能是错误的,这都没关系,关键是你已经受到了思考锻炼。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