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火了,这次不是因为传递正能量,而且因为邀请了王某某,朱某某等当红鲜肉,被网友调侃“没一个不娘的,雌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各大公众号推文例如《娘炮先误孩子,后误国》《犯我中华者,讨厌》等,众口铄金,仿佛不黑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慰国情一般,前段时间某选秀节目,某男粉墨登场,地下观众叹道“好美”,却被网评以“什么妖魔鬼怪,美能形容男孩子么?”
关于“娘炮”风靡事,有些话想说其实是可以的,高中时代我们都背过邹忌的那句“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形貌昳丽在战国就用来形容男子,往前,《庄子·逍遥游》形容姑射仙人用以“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往后,兰陵王“白类美妇人”“器彩韶澈”。魏晋名士风流,何晏、曹植、潘安、王羲之个个镜不离手,粉不离身,也是那个时代的审美,武则天心仪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颀皙美姿制、傅朱粉,衣纨锦”,乃至到了宋明,男子也十分注重仪容,头上带个小花,脸上抹个小粉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再加上古人总是衣袂翩翩,长发三千,若评“娘炮”,岂不是人人中枪?
对男子而言,容貌应该是稍次要的,智慧才学、修为涵养才唱主角,历史上从没有哪个男子只因为长得漂亮就名留青史(面首们自动忽略,毕竟不是啥好事),所以那些以长相柔美出道的明星,我们也不必太多苛责,长得娘不是他们的错,舞台上搔首弄姿,也只是满足观众需要,错,并不在他们。
我以为,错在观众,尤其是女同志们。
在中国而言,女同胞们的历史,可以说满满都是泪了,一夫多妻绵亘千年,尤其是朱熹一句“饿死事小,一失节事大”,万千女性再无出头之日,只能每天蜗居一隅,绣花做饭背《女诫》,其实东亚诸国,无外如是。所以二战后女子地位逐步上升,直至“翻身农奴把歌唱”,女子可顶“半边天”后,女性要求的话语权越来越多,购买欲越来越强,在家庭中强势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我并没有太多大男子主义,只是正面阐述这一事实,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商人们最能了解,所以现在生产的商品,也越来越多的去迎合女性的口味与眼光。
娱乐圈,也是商业,明星,就是商品,所以小鲜肉大行其道,是因为女孩子们觉得这样的欧巴才美美哒,才会花钱消费,商人尝到甜头,于是推出更美的,女孩子再次花钱消费,于是,“伪娘”开始盛行。历史总是不会说谎,2002年韩流来袭,裴勇俊这类美男风靡,不正是自家女孩越来越娇气,越来越公主的时间么?
关于“娘炮”风靡事,有些话想说不吹不黑,就男女而言,女生总是更加敏感、更加细腻也更加感性的一方,愿意为偶像付出,亲妈粉、后妈粉、后宫粉、脑残粉、黑粉,跟风粉、优越粉、理智粉一套一套的,这是多么广阔的一个市场,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中苗妙妙买三本同样的杂志,一本用来看,一本用来支持偶像,一本用来舔,很形象地反映了这类现象,这种消费观对直男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所以,男明星的容貌永远不可能迎合直男们的心意。
所以,“娘炮”风靡是有理由的,当真的男女平等了,女性不需要做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来强调自己地位时,那阵浪潮也就过了,不需要危言耸听说带坏下一代。但平心而论,我也真的不喜欢大老爷们一个个和娘们一样,不只是容貌,还有那种哭哭啼啼,一惊一乍的行为。
最后再引用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的两句话: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