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把这个放在成就第一位也是之前很久就谋划好了的,就跟去年一样。
不过我无法重复之前第一名的那一条,虽然那条到现在位置还是真实的,而且有了新一年的时间加成。
在一个职位上赖活着更难还是撇掉去一个新地方从零开始更难?
我想我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吗。我给自己说了很多理由,其中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存在感。
在我打给狄邦的辞职调查报告里这是第一理由。也就是无论我给学校做了多少事情,好些都是开创性的贡献,学校都没有正眼瞧过。当然,我能想到一些理由,例如管事的人本身就不想管事,他们也是抓来的,摁在那儿,浑身不舒服,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就连学生家长都替我鸣不平,认为在深外呆着有点憋屈。
到了赫德存在感强了些,还没开学好像我就在教学团队里出名了,甚至我都觉得那时候有点太出名了。不低调是一把双刃剑。不过那时候多少还带着两股气:
第一,在之前全国跑了五个城市开班,到宁波其实算是第六站,然后我还多少沉浸在这场“创举”的兴奋感跟自豪感里。
第二,就是对这次工作调整的各种复杂之气。
我在想为什么我自己重复百遍的理由无法让自己彻底释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甘心。我会说离开深外是迟早的事情,但离开的时机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后一个月,做了那么多前期工作,一个大手笔马上就要开始实施了。我当时真怕学生会跑来指着鼻子骂我不靠谱。那时候是真的觉得没看到他们都有负罪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说这个事情。也感谢他们的宽容。当然,事实上,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那个大手笔——高等化学第二弹其实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我还想继续创造全中心最高课时数的这个记录一年。这个故事的前提是我的一个班能够被新来的老师负责,但接手我的工作的那位却重复了相同的工作量。这样,如果我还想要继续这门课,唯一的可行之道基本就是把每个班的课减少一节,然后匀出来的4节课就可以再开一门新课,但这个工程量想想也觉得有点逼自己太狠了。
很高兴能把这个想法在这里这次写明白了。了却一桩心事。
能够说服自己这次跳槽是聪明决定的第二个理由,仅次于第一个理由的就是IGCSE对我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我来说,新的课程,A Level的先行课程。我需要这份经验,让自己的经验更完整,也是履历上更地道。所以这学期接手之后我没有惜力,我需要把这门课从头到尾扎扎实实走一遍,而且越是用力越好。我需要将两门课进行整合,需要看出里面内部的架构关联,需要将话给说得更圆满一些。
事实上,也确实办到了。聪明人比较边际量,我需要比较的不是我现在跟我离开深外,而是我现在跟在深外的假设现在。不过需要先说明的是,如果我真的开出了高等化学之生物化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那么这门新课给我带来的意义甚至会超过IGCSE的意义。毕竟这是跨学科而且更高级的课程。不过就像之前所说,这个课能开出来可能性不大。而如果我们不去博这个小概率事件,那么重复A Level跟AP的成长绝对小于在赫德这学期IGCSE的成长。
我之前在我的日常票圈写过,在一个K-12的学校里看到的景象,给我很多新的思考。我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的小孩子、在饭堂里的小学生就餐区。这与只有高中部和国际部的深外盐田校区相比,我觉得能够更深地去思索什么是教育。用最近学到的一点东西来说就是,KS3(Key Stage 3,英国的教育体系中基本上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那之前呢?我需要去想的不是一门课,或者说仅仅一门课,而且是整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比如童书的意义,图书馆里那堆精装的DK百科全书(大型的儿童百科全书)如何利用,例如因为拉丁语的缘故,我对那本DK人类历史(有点像外文版的上下五千年)就特有感觉。我们需要在学生更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知道各种知识,而不是等到上IGCSE了才去用考试的办法来规定着学。
说回如何说服自己跳这个槽,我想最重要的两条理由算说清楚了:
1. 追求更高的存在感
2. 这个IGCSE的经验我需要吃下去
至于后面罗嗦的那对K-12的东西算是意外收获。
写了一千五百个字了,做个结吧。有些问题的答案还需要思索,还需要经历,光想想不明白,得一边想着一边走,走的过程给的反馈会告诉我到底这一步走对了吗。
2018十大成就第一位:辞职换工作
上榜理由:从深外狄邦到宁波赫德,最难的是舍弃已经基本上熟悉的“不舒适区”投入到未知的“可能舒适区”里,对于这时候的我挑战空前。而无论最后结局如何,都是壮举。
个人感动指数5星
影响力指数5星
综合成就指数5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