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到现在马不停蹄在忙碌,一刻也不敢让自己歇下,当29号晚上放松下来,妈妈来电噼里啪啦开始怨责,爸爸在电话旁生气助力似的咒骂。我这么努力就是不想让他们对我失望,不断地想通过获取丰厚的金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这样让我不想辩驳,无力又无助。于是,我请求海辉老师帮我看看到底是哪里的问题。
30号下午海辉老师帮我做个案,过程中我又哭又呕吐,真不敢想象,我会这么失态,随着海辉老师指引,层层深入,我的心像剥下鸡蛋壳的小鸡,慢慢跳动鲜活起来,压力像退潮的海水慢慢消失。
结束后我感悟到:
️️1.我代替了爸爸的角色。原来我的心里一直认为爸爸懦弱没用,又很爱他想保护他,于是代替他,承担属于爸爸的责任,想照顾妈妈,保护弟弟妹妹,一定要他们每个人都稳定幸福,我才安心去考虑自己。
2.承担爸爸的责任与压力。海辉老师问及我为什么未婚呢?我之前回答不了,挑剔有的。今天我才恍然大悟:代替了“爸爸”,当然优先所有的“孩子”,最后才会考虑自己。如果先完成自己的,愧疚、自责会把我淹没在“深海”里。
3.忠诚是像爸爸一样生活。爸爸非常勤奋努力,也非常辛苦又固执地“折腾”自己,不让自己舒服和轻松,因为背负一大家子的责任,不敢轻松,不可以轻松,不允许自己轻松。
4.有钱意味着背叛爸爸。他勤俭,不应酬,因为应酬要花钱,他舍不得。仅有的爱好是喝茶,抽烟,喝自酿酒。赚来的钱除了花在五个孩子身上,就是上交给我妈妈,连衣服都是妈妈给买。要花钱就跟妈妈要,妈妈有时嘴碎,两人常因大小钱的问题吵架,每次看到他们吵架,我就想:长大一定要努力赚钱,让他们再不缺钱,不再因钱的问题吵架。所以,我赚到很多钱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钱又不见了。
5.舍弃自我才是“爱”。我承载着跟爸爸一摸一样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很累,又挣脱不开,明明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还是困在不喜欢的生活里日复一日。明明喜欢翱翔蓝天,还是因为诸多的牵挂担忧回到他们身边。这会才明白爱不是舍弃自我,而是活出自我,获得更大的价值,荣耀我的家族。
6.找回正确的家庭序位。在做《接受父母法》,指导语念到爸爸时,每次都泪如雨下,念到妈妈没有这份感觉,之前以为是跟爸爸链接少导致的,今天才明白,代替了爸爸,我是家庭系统里“不存在”的大女儿。不在正确的位置上,家庭系统动力会一再提醒你去看见,直到你调整改变。
太感谢海辉老师,今天的个案让我非常震撼,清醒的认识到:我的身份是爸爸的“女儿”,做好“女儿”的角色,活出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