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衍的清谈误国了吗?

王衍的清谈误国了吗?

作者: 淼淼淼miao | 来源:发表于2019-05-11 11:13 被阅读0次

上无用于国,下无益于民?王衍真的清谈误国了吗?

王衍,我们都知道,是一位西晋的大臣,同时也是西晋的名士,他主要被人诟病的也就只有清谈误国了,但是王衍是真的清谈误国了吗?

我认为不是的,被称为清谈误国的王衍只是某种意义上的背锅侠,他的时代也是正正好赶在了此时,其中也有许多的因素在里面,清谈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呀。我的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清谈就不只是在王衍这里发明和流行起来的,而只仅仅是在此时盛行了一下而已,此时的人们酷爱清谈,所以就会出现了这种的情况。相反,清谈在其他的时候也是盛行的,而那些的朝代就并没有遭受清谈误国的凄惨命运,比如就像谢安一样。在他那是,清谈的风气已经被那些渡江名士带过来了,逐步的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像穿衣风格,清谈,玄学,等等各种各样的魏晋的独有风度也就恢复了回来。但是和王衍相反的,谢安的清谈之风就没有误国,反而是建立起了一个更为稳固的朝政。而和王衍的经历完全相反的例子还有很多,经典的还有王导的故事,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名士兼忠臣,但是他们也没有清谈误国。

其次,清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如果说误国的话,也不可能只有王衍一个人的功劳吧,虽说是可以自相辩驳的,但是就光靠你一个人能误国?要误国也是起码一群不干正事的人的,可是这个“功名”却落到了王衍的头上了,可以说他真的是一个背锅侠呀。而清谈的本质,其实是清言,就是和聊天的性质差不多的,而聊天内容也差不多,和我们今天的谈论政治局面是十分的相似的,但是,清言演变到清谈的本质,就包含了其“上不用于国,下无益于民”的本质。谈的,是虚的,永远落不到实地,就没有多大的用处而仅是放松了。

最后,误不误国,看的是清谈的人。如果都是光有名士身份的人在清谈的话,是有助于儒道这两大学派的融合的,但是如果是整个朝廷都在清谈而不去干正事的话,那么国家不亡才怪呢。就像我们现在在班里都无作为,而就是天天的聊天的话,那么班级的班风根本的不会有何进展的的,只会让整个班的班风再也不复从前了,不是一种向上的状态了。所以,如果像谢安王导那样的边清谈同时能边干脚踏实地的正事的话,能很好地平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话,我认为清谈是不会误国的。

我认为,王衍不是直接导致误国的人,而是当时的整个朝廷的不误正事的堕落的风气让西晋亡国的。

相关文章

  • 王衍

    乱世产生名士。王衍,中朝名士之一,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有人说,清谈误国,但我认为,王衍的清谈不误国,他不...

  • 王衍的清谈误国了吗?

    上无用于国,下无益于民?王衍真的清谈误国了吗? 王衍,我们都知道,是一位西晋的大臣,同时也是西晋的名士,他主要被人...

  • “信口雌黄”原是褒义词

    昨晚听《清谈误国—王衍》,才知道“信口雌黄”原先竟是一个褒义词。 王衍是东晋人,有名的清谈家。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

  • 假如王衍可以重来

    王衍是一个中朝名士,崇尚虚浮,最后导致清谈误国。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因为清谈而误国吗? "王夷甫父乂,为平北...

  • 世说新语|王衍清谈误国

    王衍,出身琅琊王氏,魏晋顶级豪门士族,乃王戎堂弟。 王氏子弟众多,衍出类拔萃,得王戎器重、提携,于琅琊族中脱颖而出...

  • 东晋灭亡的真相 - 草稿

    在上一篇关于王衍的作文中我留下了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晋真的是因为王衍等人清谈不干实事而误国灭亡吗?”,在我经过...

  • 王衍我认为清谈不误国

    王衍是中朝名士,是在竹林名士之后的一个名士兼名臣。 王衍任职的这一段时间,正好是晋惠帝司马衷,到晋怀帝司马炽统治的...

  • 王衍清谈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 宰相肚里能撑船 然得夷甫思自全 帝问王戎谁能用 戎云天下...

  • 清谈误国

    魏晋清谈之风,历代之责甚矣。玄之又玄,谈之不济,言之不用,无实效之能,无治世之道,谬论误国矣。 大旱千里,而不知稻...

  • 清谈误国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第11条讲了一个故事: 桓温北伐,进兵洛阳,经过淮河、泗水等北方沦陷区时,与一帮手下兄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衍的清谈误国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ot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