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怕没有一个月吧,却偏偏能时时想起他且怀念他,只因为母亲喜欢跟我讲父亲的事。
父亲的样貌,是我从黑白照片中看到的,浓眉大眼,说不上多帅,却是好看的。跟他有关的一些事情,自然是我从母亲口述中听来的,零零碎碎,残缺不全。
母亲是童养媳,祖母对她一点都不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祖母不让母亲去上学,说没钱买书,先生可怜母亲,送了一本书给母亲;又说没时间,家里需要她帮忙干活——小小年纪的母亲是真的每天要干很多很多的活。最终,母亲只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其实祖母也是不容易的,据说祖父在父亲刚会走路时就去世了。所以祖母老了以后母亲依然把祖母照顾得很好,这是后话了。
父亲上头还有四个姐姐,祖母对父亲这个唯一的儿子当然是极好的,而父亲也是块读书的料,据母亲说,父亲是那时候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啊。当时很多单位来招人,可恶的是村里干部不放行——那时候村里人要去国企单位上班是需要村长盖章的。之后各种周旋,村长终于松口,父亲如愿以偿走出了农村,成为了一名国家工人——这是值得全家人骄傲的事!
这更是祖母的骄傲。祖母此时觉得母亲已经配不上父亲,想要另外替父亲说亲,母亲以为自己必然要被嫁出去了。却没想到平时孝顺、说话温和的父亲为这事差点跟祖母吵起来,并说硬要拆散他俩的话他就过年也不回家了。祖母妥协,俩人终于完婚,但因为交通不便,两地分居着,一年就聚一次。
随着一个两个孩子的出生,压在母亲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那时候农村是集体土地制度,按工分制分配粮食,祖母年龄大了早已不出工,姑姑们也都出嫁了,母亲一个人要挣全家人的工分。父亲只是一名电工,工资并不高,而且父亲打算攒钱把母亲的户口迁移到他所在的单位。那时候,城市居民户口可吃香了,想要农转非农,得花钱还得走关系。
不过令母亲欣慰的是,祖母对她的态度日渐好起来,母亲知道,那是父亲暗地里护着她呢。祖母是个犟脾气,哪怕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认错的人,只会听她儿子的话。
后来父亲出事,母亲哭得昏天黑地,仿佛天塌了,那年我9岁。之后再没见过母亲开怀大笑的样子,也再没见过母亲走路虎虎生风的样子。
不过母亲依然喜欢跟我讲父亲的事。讲他胆小害羞,走在外面不敢和母亲牵手;讲他买各种好吃的,说要让母亲尝尽没有吃过的东西;讲他如何悄悄地叮嘱祖母要对母亲好一点;讲他重亲情,见堂嫂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哭述着没饭吃,宝贵的粮票说送就送了;讲他重义气,因同事一句请帮忙就带病上岗,罔顾了性命。
回忆父亲的时候,母亲总是精神焕发的样子,那个男人陪伴她的时间并不多,也没有做过什么浪漫的事,却给了她足够多的温暖,这就是父辈的爱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