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姥姥发来视频,说小宝下楼找同学玩去了,说她管不了,让我出马。此时是深冬,晚上八点。小宝六年级。
姥姥说她不放心,下楼跟踪了一会,看到小宝和同小区的一个男生,还有一个女生,三个人在小区公园里嘀咕半天。
过了一阵小宝回来,一边脱衣服一边和我视频。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解释到,妈妈,我们今天没上体育课,我想下去活动活动就去找小杨了,后来又碰上别的班的一个女生,聊了会儿,我说太晚了我怕姥姥担心,我们就散了。还有,妈妈,我作业都写完了。
我很欣慰孩子的坦诚相告,发了个我信息。然后说,姥姥不是不让你出去玩,是担心你。这么冷,又这么晚。妈妈更担心,妈妈离你这么远。
小宝说,妈妈,我知道。也快考试了,我以后晚上不出去玩了。
我们的痛苦都源于我们很相信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我们的焦虑来源于恐惧。
我们的头脑发出了声音:青春期的孩子很难搞,必须要多留心多控制,这是对孩子负责;快考试了还出去玩,对学习太不上心了,期末考不好怎么办;大冷天冻感冒了怎么行;这么晚了碰到坏人怎么办;和同学还有女生在一起嘀咕,不会是早恋吧,太可怕了……
我们如此相信自己头脑里的声音,以至于幻想出了很多个令自己焦虑的场景。于是我们采取行动,开始约束、控制孩子。
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想想自己有点可笑。P.E.T.的一大“救命功效”就是解放了焦虑的父母,不要去关注头脑的东西,只用行为窗口去观察“行为”。一切从“行为”出发,之后采取对应的行动,真是轻松、简单、有效!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青春期的孩子比在童年期有更强烈的社交需求,也在高速发展自我认同。他们需要朋友,也在不断用行动试探、突破与父母的边界,以来寻求和发展自我。这都是青春期的特征。我们了解了,也就不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如临大敌了。
父母放下恐惧和焦虑,内核稳定的时候才能生发出智慧。
父母也是在借由孩子来自我修行。且行且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