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6、读文化苦旅2

116、读文化苦旅2

作者: 47ee4fd45a42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16:00 被阅读0次

斗胆写写读后感,自然不敢班门弄斧,玩弄什么雕虫小技,仅以此述作为本人读后心得,让自己不时可以回顾吧。

对于秋雨老师的印象,我是成年之后才慢慢有的,那时候也不爱读书,谈不上了解。但是对于文化苦旅这本书,却是高中时代就有接触,虽然我没有读,但是一直在记忆里。那还是92版最早的那一本,高中也是2000年以后了,班上的学霸,郭教授经常捧着这一本文化苦旅,我到二十年后的今天才拜读,所以我们的差距也就差了差不多二十年,甚至不止。

先是读过秋雨老师的另外几本著作,之前也都有写过读后感,也是那时候去简短的了解过老师的生平,但是也没有过深的印象,只知道有一段时间他也是被诬蔑之词加身,直到现在,也有那么一群不学无术的人,企图以打倒名人作为自己能够载入史册的动机,就像攻击苏轼流放黄州的那些耻辱柱上的小人。

在新版的文化苦旅深深把我吸引后,我看了卷尾的秋雨老师文化大事记,除了深深震撼,还是深深震撼,如果要我给他做评价,他虽然不是中国的大思想家,但是他一定是中国文史大师里最出色的一位。著作等身不足以描述他的荣誉。如果要在历史上挑一个人物,我会从文化苦旅中挑出康熙大帝的天才来比肩秋雨老师的天才。

从丰功伟绩这个角度,康熙与余秋雨一样天才。大家舞台不同而已,一个活跃在帝王宝座,一个活跃在文化阵线。康熙的幸是他较少遭受苦难,不过生在帝王家原本也是一种苦难,只是比同代人物质条件好太多。秋雨老师的幸是还活在现在,还在创作,还在为中华文化做着无与伦比的贡献,这就是最大的幸运。

秋雨老师的天才不止在文化阵线,更在人生。最年轻的文科教授,80年代,不到四十岁,怎么样的风情。最年轻的学院院长。辞官部级领导岗位。为官非其愿,不稀黄袍加身,只想做自己一介文人的风骨。庆幸,中国少了一个部级的文化官员,但是多了一个百年难出的奇才。三十年的文史考察,创作,文名浓浓,而不止是是文名。是为中华文化在挖掘,在传承,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你要说秋雨老师是圣人,是完人吗?我不知道,我绝对不会去道听途说。我想说的是,他就算不是圣徒,他一定担得起文人表率这个称呼。绝不是一小撮流脓之辈的抵触,还自以为自己道德卫士,其实是阴暗不足以见光之辈。

水平有限,简短做这些读后感想,还想继续多读秋雨老师的作品。虽然在前面基本读本,没有像文化苦旅这般触动深刻,但是秋雨老师几十年的文字功底,娓娓道来,不是吹的,读着就很舒服。需要去珍藏几本大师的作品,常年供奉,不时研读。

此致,拜谢!

相关文章

  • 116、读文化苦旅2

    斗胆写写读后感,自然不敢班门弄斧,玩弄什么雕虫小技,仅以此述作为本人读后心得,让自己不时可以回顾吧。 对于秋雨老师...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读《文化苦旅》

    读毕文化苦旅,脑子里其实没有记住什么,但确有一种甘之如饴又略带苦涩的味道。 余秋雨在文中表现出了一种作为文化人的清...

  • 读文化苦旅

    最近偷闲读了76%的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我对于余秋雨,甚至是鲁迅、胡适、郁达夫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界都不甚了解 ...

  • 读《文化苦旅》

    前两天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书《文化苦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一些感想。 其实一直以来都喜欢看一些畅销...

  • 读《文化苦旅》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

  • 读文化苦旅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之前,我看的是黄金时代。 因此刚读起开篇,我就感觉到了无比舒适感,以及对书中字里行间的一种文...

  • 读《文化苦旅》

    在还没有开始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应该很难读、很枯燥、很苦涩,这可能是这本书的书名中"苦旅"...

  • 读《文化苦旅》

    【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6、读文化苦旅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wf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