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不是简单的四个字,这个世界上人有多复杂,关系就有多复杂。而亲子关系因为其亲密性,就更得要更复杂得多了。我读《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的时候,感觉到了亲子关系力的重要性和其必然性,维持好的亲子关系并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这将是一生的工程,我将不遗余力!
我也不得不全力以赴!
因为已经出现问题了。学习成绩是一道硬伤,硬生生摆在我面前,想必许多家长面前都有此一事。那些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而我们家的孩子只想玩,做作业严重应付,学习态度严重敷衍。这个问题我懂,我也从年轻过来的,谁不想玩呢?我现在也想玩,如果天天不用工作只负责玩,那该多好。可是孩子就是孩子,他不会跟着成年人的思维去继续思考,我牵不走他了,他已然长大,有了很强的对抗我的能力。
《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说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那里有一种看不见却一直都存在的影响力,让成年之后的我们仍然携带原生家庭的阴影。“上一代人的亲密关系模式被下一代人继承和复制的情况下,不仅体现在某些个体身上,也体现在一些有家暴问题的家庭中”。我深知家庭模式具有某种先天意义上的遗传作用,但是我的出身已经在那里了,我无力改善,却不得不面对我的家庭和我也孩子之间的关系延展,因为这必须延展,向着更阳光更美好的方向去延展,我何其渴望着。
因为,“关系决定关系。父母对关系的看法不一定会直接通过语言传达,而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身上带有的看不见的潜移默化,几度让我快疯掉。因为读了《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我开始看到这个恶魔的存在。
我们都是常人,而人和人之间很怕建立亲密关系
这句话在这个春节特别应景,有没有?
但是人的恐惧和爱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因为爱是一种亲密关系 。
我很想对孩子说,我爱你,我基于爱,才来保护你,要求你……
可是我的语言苍白无力。当某种关系的定义发生了歧义,扭转回来的过程就极其艰难。我向这个方向走,他向着背离我的方向走,我们注定要南猿北辙。
也许你不能理解我的痛。我讲一件事实,他数学考了40分,高一第一学期,满分150分的卷子。入学的成绩在班里占前几名的,从能力上从知识结构以及从时间条件上,我都觉得能够追上来。于是我捧起了他的课本,我从课本知识和例题入手。当我把《数学1》摸熟后开始辅导他的时候,我们干了2架。
于是,我不得不放下《数学1》,继而捧起《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
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我的性格有缺隐,我的人生有缺失……我要求孩子去完整去完美或者去飞翔
我有错吗?
我没有错。但是某种巨大的错误,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大家对此从说纷纭。《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先从理论上为各位年轻父母讲解了亲子关系的内核——依恋,然后将其细化分解为更易懂且可执行的12种亲子关系力:富养力、尊重力、接纳力、信任力、放手力、共情力、情绪力、拒绝力、游戏力、独处力、真实力及幸福力。
书中还提到,“很多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不自知,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我想说我不是这样的,我知道并相信我有问题。我很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好好说话,好好教育,好好维护好亲子关系,发挥“富养力、尊重力、接纳力、信任力、放手力、共情力、情绪力、拒绝力、游戏力、独处力、真实力及幸福力”这12种关子关系力。
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跟老师的角色不一样。在居家的环境中,安静本来就不容易,然后安静的沟通学习就更是难上加难。
我感谢《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是它给了我理智,给了我一定的智慧,促使我完成了一部分任务,终于把高一上学期的《数学1》给孩子补完了,虽然孩子的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给他布置的课后练习题还在一拖再拖,但是这已经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了,我相信他不会再考40分了。
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呢?我曾经很纠结这个问题。这个时代已经是很好的时代了,一方面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生活和学习留给孩子。我们想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看到大世界,想让他长高长强,就必然不想让他吃苦受难少磨练。但是,物质层面的富养并不能满足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不能带给孩子快乐、健康和成就感。我觉得作者提出的“精神富养文化富养”概念非常有先驱意识。
“富养应该包括物质和心理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单纯地谈论穷养与富养并没有意义”。“心理富养是指培养孩子内心的丰盈感和富足感,培养孩子独立、健全人格,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建立对自我的清晰认知,能够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拥有稳定和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还有,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不要用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捆住孩子。比如学习成绩不好,好也只是暂时的,一定要让他相信,他不会贴上差生的标签。
对于年轻的抚养者来说,无论对自身问题是否觉知,《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都可以让大家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完成作为父母的修行,与孩子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