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主要学习了要素填充法,就是把每段话的组成部分拆解,归到一些常见的要素门下,然后写作的时候选择相关要素,扩充后填入段落的写法。
每个要素由观点和素材构成,“要素”比句子要高一个层次,可以由一个句子组成,也可由几个句子组成。用要素填充公文,一是简便;二是逻辑层次清晰。每一段落的逻辑都是同一层次。有哪些主要的要素呢?
一是主题。公文一般第一句就是主题。如果标题采用了对仗、引用、修辞等手法,也可以在标题后面再跟一句,对段落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二是意义和重要性。主要写某项工作或事实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重大意义。这里很多写法是引用权威的名言,来说明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个要素非常重要,一般公文都应该有,越是重要的长篇的公文越应该有。
一段话中填充意义要素,可以让人对这项工作有更全面的深入理解,统一大家认识,后天再谈问题,提举措也好,就顺理成章了。
三是形势和背景。这段就是要说一说,目前这项工作所处的现状是什么,发展形势是什么?他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在段落中填充背景和形势要素,同样为的是让受众对工作形势有正确认识,统一思想,为后边谈问题、提要求打基础。
四是成绩和做法。是指公文段落中关于某个工作或某项政策的相关做法,以及取得的成就、价值或者积极效果的内容。要有这个意识,其实公文大多数归根结底就是写工作成绩,不是还把自己问题写得很深刻,问题要写,公文也要客观写工作成绩和做法。
五是问题。指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或分析某方面的负面影响。谈问题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有的谈问题隔靴搔痒,轻描淡写,有的鲜血淋漓,让领导看了心惊肉跳。有的还擅长后面一类,好像还有血有肉,其实不然,还是对谈问题的火候把握不好。本来公文主要写成绩,你可倒好写个公文把领导吓得心惊肉跳,给自己找麻烦。一定要把握好火候,一定要注意用词。
六是危害。危害一般在问题后面说,写危害的作用。一是可以把问题分析得更深入透彻,二是可以更自然地引出要求和举措,事情很严重,当然要提高认识,要加强领导,要抓铁有痕,等等。如果说意义和重要性要素是在正着论述一件事的意义和重要性,那么危害要素就在反着论述一件事的意义和重要性。
七是原因。深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一是让分析更有深度,更透彻;二是为提出解决措施、解决方案做铺垫。
八是对策。对策是针对某项工作,将要采取的办法、准备提出的要求。对策要素从来都是公文段落的重头戏,这是由公文性质决定的。段落里的对策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谈点对策,在领导眼里你的稿子就是扯闲篇。
九是目标。有的只谈对策太具体,就谈一个宏观的目标,长远的规划目标来统领,显得立意高远。举措就是眼前的路,目标就是远方的灯塔。
要素组合,一段话要怎么来写,就要从九个要素里来组成而成,具体几个要素根据写稿的思路来定,这个不是绝对的。要素可以帮助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思考,来写,讲话中也可以借鉴,讲这一段话我应该讲哪几个要素。公文用了要素以后,整个公文层次感很强,思路很清晰。再看别人公文,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别人写作的思路是什么,就更好理解,也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借鉴。
语句是公文中,作者见到的最多的,直接反应公文的质量,那么怎样让语句更优美呢?语句好的标准是信、达、雅,意思是准确、顺畅、优美,公文语言要注重简洁性、准确性、规范性。那怎么达到?最根本的还是要积累好词好句。
公文的基本特征是严谨、庄重、明确、简洁。与准确相比,生动其实是对公文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生动呢?那就是要用丰富的修辞语言。一是比喻。比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有的人是用比喻的高手,他在说明事物、讲清道理时都喜欢用比喻,特别把一些深奥的道理比喻成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显得通俗、逼真、形象,对一些深奥的道理,用比喻就变得浅显易懂,打比方也是我们最擅长的思考方法。二是用典。借用权威人士的言论、经典名言俗语、诗词歌赋都是这样的范畴。三是层递。用三个或以上相似的句子,表达的意思层层递减或递增。四是对偶。对偶句形式工整,朗朗上口,尽显水平,深受领导喜爱,要是哪篇稿子里没有几组对偶句,根本不好意思拿出来。五是排比。用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列,让语言富有气势。六是浓缩。就是将要讲的主要内容高度归纳为引号中的浓缩词,可以很好的吸引听众的兴趣,再从正文中娓娓道来。七是感叹和设问。尤其是领导的讲话中,不带点感情说不过去,而最富感情色彩的无疑是问句和感叹句。
领导非常注重标题、开头、结尾。领导对于一般性稿子基本不会从头到尾看,领导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他一般先读一读开头,然后看一眼提纲,再翻到结尾。就可以跟这一篇公文定调了,而题目和第一段就是给他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好,这个稿子在他心中就会分数很低。写公文的时候一定要在开头和结尾上多倾注心力,尤其是修改打磨阶段,开头结尾要多过几遍,改凝炼的凝炼,该提亮的提亮。一是总结式。开头是对整个公文的高度概括。基本套路是:指导思想+举措+成效。常见的问题是:指导思想陈旧,用的是以前的,已经开了最新会议了,新的指示未用上;套话太多,罗里吧嗦;篇幅太长,失去兴趣。二是引用式。开头多用古语名句开头,很能一下抓住人的思想,增强吸引力。三是问候式。多用于讲话和致辞。四是点睛式。开门见山点名会议主题。
结尾写得好,材料还能再起飞,给领导和听众回味无穷。我们听授课或者讲话,比如有的领导运用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词作为结尾,又再一次点出主题,又富含哲理启发,让人深入思考,久久回味。一是号召式。公式即:意义+举措+目标。二是表态式。结尾再次表明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奋发有为做好某项工作的决心。三是强调式。在呼应主题,对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升华,以结论加重内容的分量。四是引用式。引用典故。结尾段用诗词金句宝典。
什么样公文叫做好公文呢?公文一定要言之有物,要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有时把问题写得太深刻,写得领导坐不住了也不对,但是总体想法是没错的,要言之有物,要讲实话、写真话才能打动人,吸引人。当然,之前说了有的人讲话拼接起来的公文,不求打动人,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这样的讲话不会出彩,也不会犯错误,因为你不是最高领导,如果你讲的问题太深刻或者和领导观点不一致,就可能让领导对你的讲话有看法,所以,有的人讲话就是言之无物,不出彩也不没有错误,力求自保。
一是有一定个性。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岗位,最好还有自己的故事在里面,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一下子就拉进和台下听着的距离。
二是敢于触及矛盾和痛处。这里的敢于是要写,但要怎么写,前面说了如果你不是一把手,写矛盾问题是有一定风险的,当然,这是最能引起兴趣的,对公文的意义来讲,目的也是解决问题或者引起思想共鸣的,当然就怕你的思想不能与领导共鸣,那你这个公文就可能会挨批,所以,这一段要慎重着写。
三是细节丰富。要言之有物,就是有的事情要写到具体人、具体事、具体的细节,有血有肉,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四是事实胜于议论。思想从事实中提炼、道理用事实阐发、经验从事实中总结。总之,你要讲思想、讲道理、讲经验,这些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是怎样得来的呢?是通过事实,是通过实践的事例中得来的,一定要事例,在从实践中证明得出观点。
五是举措具体可行。泛泛而谈的要求,毫无意义。有的会议记录后面的下一步举措也都泛泛而谈,下一步由谁负责要提高…的思想意识,由负责…要加强管理。这就是一个会议的决议,这样的决议毫无意义,这是范范提要求,怎样提高思想认识,怎样加强管理,只字不提。我们写举措就要写具体的措施,比如提高认识中,可以写加强教育,由谁负责大课教育,谁负责随机教育,谁负责仪式教育…一整套实打实的措施才有可操作性。再就是要有数据,才有说服力。
讲话稿内容要写得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才能协助领导推动工作;另一方面展示领导扎实的作风,以及良好的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