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时,我们全家带着七岁的儿子好好赏了一回月亮。赏月地点是在自家的农家院里,赏月原因嘛一是因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二是因为疫情不能去外地游玩(这个理由很充分)……


当我们一起面对这轮被无数人寄予思乡之情的圆月时,也是很有代入感,我的乡愁、思念亲人、友人的情绪瞬间袭来。
但是,在这群人中唯独七岁的儿子无忧无虑。只见他抬着小脑袋看了一会月亮,说:“哇!好圆的月亮啊!妈妈,月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会发光?听说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是真的吗?月亮旁边的那颗星星怎么那么小?为什么天上有很多星星,而只有一个月亮呢?”
儿子脑袋中的《十万个为什么》瞬间爆发,让我措手不及。当我绞尽脑汁在想第一个问题时,他已经悄然问到了第五个问题,我的表情瞬间石化……


这是我前段时间经历的一个赏月小插曲,想起它是因为此时手中正捧着一本科普读物——《1小时读懂天文》,它由英国作家迈克·弗里恩著作,金梦琦翻译。
正是在我读到本书的第三部分——太阳系时,看到了关于月球的知识,才勾起了以上这段有趣的回忆。
原来月球并不会发光,它只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线。
书中还说到,这颗天然卫星是一块没有空气、没有生命、贫瘠且布满尘埃的岩石,它的表面被宇宙碎片无数次撞击而显得凹凸不平。尽管如此,它仍然是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色。
倘若当时手中有这本科普书籍,我也不至于那样的窘迫,也许还会借花献佛,把书中有关月亮以及星空的知识讲给孩子听,说不定还会成为他眼中“最靓的老妈”呢!


咱们回过头来说说这本书。
《1小时读懂天文》这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太阳系只是其中的第三部分,其他分别是起源、认识宇宙、恒星和星座、宇宙万物、星系探索以及空间探索。
粗略看一眼这些标题,本书的写作范围已经涵盖了天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此想要了解天文知识,这本书也可作为必选书目之一。
本书外观小巧精致,特殊材质的书封让它看起来,更具有收藏价值。
大量精简的知识点瞬间吸引了我,对于生活在现代化、高速运转的世界里的我,这种短小精悍的书籍更适合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汲取大量的精华,当我遇到某个部分的问题时,查询起来也很方便,所以我说它是一本好书。


天文对于我们普通人,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说它不远是因为,我们抬头便可看见撒下和煦阳光的太阳、“照亮”夜空的月亮、闪闪发光的星星以及璀璨的银河,它们参与着我们的生活、心情,为我们提供生存的能量和精神的寄托,因此它们并不遥远。
说它们不近,只是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有点远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