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泰伯篇6

《论语》泰伯篇6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19:05 被阅读0次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③?君子人也。”

【注释】

①六尺之孤: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指十五岁以下。

②百里:指方圆百里的诸侯大国。

③与(yú):同“欤”,表疑问的语气词。

【翻译】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将国家的命脉寄托于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是君子啊。”

【解读】

在本章中,曾子讲的核心内容是个人修身的问题。在曾子看来,真正的君子是讲道德、有节操、有才能的人,他能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大政。即便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大关节时,他们也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始终都坚守着自己的责任。曾子在这里的君子不仅是指修养上达到了君子的境界,在能力上还要有着出色的本事,也即是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若是能够辅佐君主,执掌国家大政,在大节关头绝不会动摇,不被外物所惑,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讲原则的真君子。

“托六尺之孤”

刘备兵败猇亭,病困白帝城,在去世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同时也把国家托付给了他。诸葛亮没有辜负这个嘱托,用尽平生才智辅佐刘禅,即便是阿斗扶不起,诸葛亮也没有放弃努力,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此举,堪称君子的典范,也为他赢得了千秋美名。历史上,担当起并成功完成托孤之责的名臣还有西周的周公、西汉的霍光等人。他们与诸葛亮一样,永远彪炳史册。但是,能勇于承担托孤之责并矢志不渝的,唯有君子,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历史上,王莽、司马懿等人,都曾被寄予托孤之任,但遗憾的是他们都背叛了自己的诺言,辜负了国家的厚望,成为篡权夺国的乱臣贼子。

“临大节而不可夺”

真正的君子在小事上犯些糊涂没有关系,但是当面临大节关头时,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变节行为。文天祥前半生可谓是风流放诞,但当国家大难来临之际,却能挺身而出,并从容就义。即便是在被捕之后,他依然不为眼前的利益所惑,自身的气节没有丝毫的改变,就连忽必烈都对其敬重有加。正所谓“慷慨捐身易,从容就义难”。身为君子者,应当有所坚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泰伯篇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co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