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日更好文,远大公益联盟
如何在梅州古城中正确行走?绕着城墙逛古城!

如何在梅州古城中正确行走?绕着城墙逛古城!

作者: 00大笨牛 | 来源:发表于2024-05-15 18:45 被阅读0次

    如何在梅州古城中正确行走?绕着城墙逛古城!

    梅城,即是梅州市区的简称,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区,由梅江区、梅县区两个市辖区的中心城区所组成。梅县之称谓始于1914年,时间上溯,清朝谓之嘉应,明朝称程乡,最早在宋朝始名梅州。老梅城(前身为嘉应州城),自宋朝筑城以来,历经元、明、清至今,城址基本不变,形成了具有传统地域特征的老城风貌区。

    对于老梅城感兴趣,最早源于美食。金山牛杂、咸煎饼、燕群烧麦、洪屋雪花…….老城的特色美食数不胜数。为着吃而去,自然没有多大的了解。老梅城人总是将金山顶、虹桥头、南门、西门挂在嘴边,对于这些一无所知,也不好奇,不知道的事情多的是,并不影响生活。

    “城隍庙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然而刘老师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城隍爷默默守护着梅城百姓,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好吗?刘老师写了不少关于他的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虽然我不是一个老梅城人,但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了,梅城就是我的家。没有见过城市灵魂的我们,又将何处安放灵魂呢?

    理解了自己,才有了可能享受自己。对自己的理解有多深,对生命的享受,就会有多深。——半山文集。

    当刘老师建议搞一个“绕着城墙逛梅州古城”的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他很快做出了活动方案。第一圈走最早的梅州土城,第二圈走嘉应古城。

    梅州古城,建筑始于宋皇祐四年(1052),城垣周围长450.3丈(约1499米),位于梅江、程江交汇处。明、清两代城区有所扩展。古城傍金山、银山、梅山三山而建,用泥土夯实出来的城墙,把梅城建成像一座城堡式的城市,四周城墙开五门,东至水巷,东门塘在城外,西门在仲元西路中段西箭角,南门有两个,上南门和下南门西临程江河,北门在元城路北端杨屋附近。

    因梅城扩建,老梅城的城墙在1932年被拆掉改为街道,我们只能沿着城墙旧址而行。5月12日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一行13人准时来到了集合地点梅江区政府。刘老师是活动的向导,他在古城长大,为了加深了解,他采访了很多人,路更是走了很多遍。

    首先是绕着最早的梅州土城走,路线是区政府--仲元西路--元城路--直端路--虹桥头--仲元东路--周增路。这一路,不但路名很有意义,而且建筑也是别有特色。走在中西结合的骑楼下,店铺里都是小时候吃过玩过用过的东西,咸煎饼、尚记肉丸、芋头丝。。。。。。仿佛穿越到了旧时光。

    穿过周增路尽头来到了李屋心远堂,开启第二条路线从心远堂--拱华楼--城隍庙后殿--东仓巷--城隍庙巷--学诗堂--粮食局宿舍(城隍庙原址);

    穿过区政府后面山道到文保路,开始绕嘉应古城,路线为:文保路--中山路--凌风西路--水巷--仲元东路;

    来到望杏坊,走过中华街--珍珠公园--太平天国汪海洋司令部仁风楼--·梁伯聪故居鹤和楼·...

    钟老师是老梅城人,每一条街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在梅州中学读初中,从老家江南法政路走过去有8公里。老的学校如梅州中学、梅县高级中学、东山中学、金山小学都是在江北,这里才是古城区啊。

    刘老师边走边讲解,在这里长大的他,一事一物总关情。钟老师也一样,对这里的故事顺手拈来,听他们介绍后,我才知道老街街道的命名是非常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

    据有关史料考证,梅州老城区以历史名人命名的街道不少。在老街,比较有名的是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中山路和纪念辛亥革命著名将领邓仲元的仲元路。另外,还有纪念明代修建梅州古城功臣叶文保的文保路,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周增的周增路。元城路是为纪念北宋谏议大夫刘元城的,在北门城楼还有一座纪念他的“铁汉楼”。凌风路是为纪念南宋末丞相文天祥,并且南门城楼也改称为“凌风楼”

    随着刘老师和钟老师的脚步,我们继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穿梭,聆听着他们对每一砖一瓦背后故事的深情讲述。小雨纷纷洒在石板路上,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生活的活力在这里交织。 我们驻足在李屋心远堂前,这里不仅是一处古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心远堂的古朴与宁静,让人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回声,感受到李象元当年对文教的热忱。这里的每一扇门窗,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

    参观了梅州四大名楼之一拱华楼,据介绍,这座楼的女主人是浙江大户人家女儿,裹脚女人,为了照顾她上下楼梯,特意将一边的楼梯做得比较平坦,因此两边的楼梯是不对称的,我们数了一下,发现一边是21阶梯,另一边是25阶梯,把爱落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处,被他们的爱情感动到了。看拱华楼的对联,还是我们姓李本家哦。

    在御书楼前,我们不禁思考,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展现?将御书楼改造为专题展馆的想法,不仅能够保存和展示梅州的进士翰林文化,更能让后人了解到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辉煌与骄傲。

    来到学诗堂,学诗堂为二堂二横两层结构,是李象元创办的继上、下学堂的又一李氏宗族私塾教学场地。正好他的后裔嘉大李松教授在,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学堂保持了旧貌,但又布置得古雅清新,在这样下雨的天气里,就是一个人在这里发发呆也很惬意啊!

    离开学诗堂,我们继续前行,沿途的商铺和居民区展示了古城的现代生活面貌。珠条巷(卖猪仔的地方)、禾好塘、十甲尾、杨树墩……仿佛让我看到了旧时百姓劳作的模样。老梅城的人们依然在这里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古城的历史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前面是珍珠公园,这是在梅江区西郊红杏坊月影塘,看这地名就充满了浪漫气息,可是这里以前是黄坭墩、臭水塘,重新修建成公园了。老屋怀绕在湖边,我们漫步在这些自然美景中,感受着古城的宁静与和谐。

    公园边是“太平天国康王“旧址仁风楼,为一堂四横走马楼结构建筑。堂屋内有宋湘(梅州八贤之一) 亲书楹联:“克俭克勤保世滋大,是彝是圳进德无疆”。

    清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军最后一支由康王汪海洋率领的部队由闽西进入广东嘉应州,将仁风楼设为指挥部。仁风楼是旧时代战地遗存的活标本,对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清朝末年史、梅州地区战争史等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还特意走上了金山顶,仅仅比周边高那么一点点了,老百姓整成菜地了,倒也生机勃勃。民国18年(1929),朱德率领红军两次攻打梅城,最激烈的战斗是在北门金山顶。正在兴建金山公园,修建中,没有上去游览,找个机会再去。

    在路途中,我们还经过两口井,一口“曾井“,一口”官井“,据说当太平军打入梅州时,官女们为了保住贞洁,纷纷跳井自尽。而曾井是在五代南汉时期程乡县令曾芳在任时所凿,南宋初曾芳在井内悬药救民的故事流传至今,有“曾氏井泉千古洌,蒲侯心地一般清”的评价。两口井的不同意义让我们唏嘘不已。

    不过最让我痛心的是城隍庙旧址,因为刘老师对城隍庙的介绍让我们有了这一次活动,然而来到城隍庙里,一条疯狗在不断地吠,因着刘老师熟悉了,它吠得少了,破旧来堪,前堂、中堂已经拆除,仅剩下城隍娘娘居住的后堂,约为原来面积的十分之一……“见心堂””不可欺“六字仍然清晰可见,城隍庙城隍神却难觅影踪了,,,,,,两个房间的门紧锁着,听说一位老人住在这里,不知他是否为大家朝拜着城隍庙?

     当我们结束这次绕城之旅,心中充满了对梅州古城深深的敬意和感激。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梅州的历史,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刘老师说:“我们是有史以来第一批绕着古城墙逛梅州古城的人“,母亲节绕母亲城,显得特别有意义。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共同为传承和发扬梅州的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梅州古城,这座见证了无数风雨沧桑的城池,如今依然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它不仅是梅州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我们携手保护好这份宝贵的遗产,让梅州古城的故事,代代相传,永远流传。

    附录:

    李象元

    李象元是“开粤东文运之先”的标志性人物,官声甚佳,曾获清康熙帝亲赐松花砚一方,热心家乡文教和公益,科举功名佳话流传甚广,其家族有“公孙三翰院,叔侄四翰林”之誉,其儿媳妇陈氏亦有“翰林儿媳翰林女,翰林妻子翰林母”之佳话,一时无人能出其右者。建议可将其位于金山巷17号的故居御书楼(含赐砚堂)“修旧如故”,辟为古城内展示梅州自隋开科取士以来的进士翰林文化(可囊括举人)专题展馆,以彰显梅州“地灵甲五岭之瞻,人杰称南粤之冠”。

    元城路

    元城路是为纪念北宋谏议大夫刘元城而命名。他铁面无私,敢于直谏皇帝,因此得罪奸佞,被谪迁梅州,苏东坡称其为“真铁汉”。在梅州期间,倡办教育,开梅州文教之先河,梅州人为纪念他,在北门城楼建“铁汉楼”以崇祀,可惜上世纪拆城后,这座铁汉楼也一并玉石俱焚了,仅余楼前一条街,称为“元城路”。有种说法,刘元城之于梅州,堪比韩愈之于潮州。

    仲元路

    仲元路是为纪念辛亥革命著名将领邓仲元而命名。邓仲元,梅县丙村人,跟随孙中山革命,南征北战,屡立大功,任广东军政府参谋长等职,1922年被反动派暗杀,后人为纪念他,将老县政府门口横街命名为“仲元路”,因此街道较长,后以县政府门口为界,西向至中山路止称为“仲元西路”;东向至泰康路止称为“仲元东路”。

    周增路

    周增路是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周增而命名。周增,字能益,梅县松口人,后人为纪念他,将仲元东路末横街(今梅州市人民医院体检门诊部后面)一段路命名为“周增路”。

    文保路

    文保路是为纪念明代建城有功的叶文保而命名。明洪武初,因古梅州城年久失修,坍塌过半,政府为避寇乱,拟倡修城,但无能为力,时叶文保带头捐献巨资,并动员民众协助,终把城墙修复。其中,叶所捐资足可建一半之城墙,深受官府及民众赞赏,被誉为“叶半城”。后人为纪念他,将北门一条街命名为“文保街”。

    中山路

    中山路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孙中山祖籍原属长乐(五华人)忠坝公馆村。后人为纪念他,将今十字街口西平安桥一条街称为“中山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在梅州古城中正确行走?绕着城墙逛古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tb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