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灯》(四)读书笔记 10
我们只有一颗真心。但是遇到事情时,我们会有千万种心,去应对千万件事,而这颗真心始终保持不变。
我们的心具足一切功能,能千变万化,能生万法,可以显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虽然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从我们原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中涌现出来的。
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职业,这个职业他一定做不好,最起码达不到一定的境界。任何一个职业要想把它做好,或者说做强做大,都必须有奋不顾身的精神,也就是忘我的精神。
只有当你忘我地献身于你的职业,它才会给你想象不到的回报。如果你还为你的职业讲条件,它是不会回报你的,更不会给你不可思议的回报。
从本质上讲,我们只有一颗心,一个自性。我们的自性具足了万法,善的恶的、正的负的、好的坏的,它都具足,也就是具足了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两个词——正能量和负能量。
所以我们的发心非常重要。你发正的心、阳光的心、积极向上的心,你的自性释放出来的就是正能量。你发的是自私的心、嗔恨的心、愚昧的心,你的自性就会以负能量形式显现出来。
孔老夫子讲,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你内心的显现。所以为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随便说了做了,最后是要为你的言行付出代价的。学佛的人都相信因果,因果不仅在显态的世界里会兑现,在隐态的世界里也会兑现。
学佛的人,为人处世宁可笨一点,也不要在人品人格上有瑕疵。我们人品人格的完善也是通过为人处世。
学佛的人要有爱心,要用善语、谦卑的语言来为人处世。因为语言是心的显现,是道的显现,是德的显现。谦卑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心量,一种修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与成就,都离不开谦卑地向他人请教。
做事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和结果,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改变。正如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法无定法。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变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壮大。不变则无法适应,无法生存,更无法发展壮大。
不同的维度空间,有不同的境界和价值观。如果我们的为人处世不能因为我们的道心而达到圆融,我们的道心不能通达我们的为人处世而达到圆满,说明我们的心没有落在道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的道心,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真心。如果你的起心动念、为人处世都在道上,都是基于真心,你就不会违背因果,不会偏离道。
真正的出离心是把你的责任挑起来,把你分内的事情做好,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这才叫出离心。正所谓放下是罗汉,提起的是菩萨。菩萨提起来是因为他有力量,在菩萨的概念里,从来没有“放下”二字,都是“我挑起来”“我来承担”。只有罗汉的脑子里才是“放下”。
放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你懦弱无能,没有能力担当。实际上就是放弃。而菩萨从没有放弃的想法,从没有放下的概念,任何时候都是把责任往自己肩上扛,挑起来走。再艰难,再困苦,再多的挫折打击,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