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警惕!小孩总玩电子产品会导致精神病!

警惕!小孩总玩电子产品会导致精神病!

作者: 辅仁淑凡官方微博 | 来源:发表于2017-07-17 16:00 被阅读0次

    “电子保姆”当下已不是一个陌生词,目前有些父母带孩子外出时为防止孩子哭闹,常给孩子准备一个Pad,作为“电子保姆”。据调查,孩子使用Pad大多进行两种活动:一是玩游戏,二是用Pad看动画片、电视剧。殊不知,这一行为会增加孩子罹患“电视孤独症”的风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个事例:

    轩轩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繁忙,便把轩轩交由奶奶和保姆看管。等到轩轩上幼儿园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行为:对玩具不感兴趣,也不喜欢与小朋友交往,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老师多次向家长反映,轩轩的父母只觉得是轩轩性格内向的原因。直到轩轩上了小学一年级,仍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甚至有时会出现暴力行为、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轩轩的父母这才开始重视,带轩轩到医院去就诊,在了解了轩轩的家庭情况后,医生判断,轩轩极有可能是患上了“电视孤独症”。

    原来,轩轩的奶奶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剧,这使得轩轩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奶奶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轩轩在看电视的时候很乖,所以家里人认为这是个不错的看管方式,却不知道这一方式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电视孤独症”为何物?“电视孤独症”多见于3~7岁的儿童。简单地讲,就是由于儿童看电视时间过长,陷于虚幻的情景之中,从而脱离了现实世界,完全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一种状态。

    玩电子产品一样会得“电视孤独症”

    让孩子拿着Pad“自行玩耍”的父母们,也要注意孩子观看的时间和内容,因为孩子使用Pad或者手机大多进行两种活动:一是玩游戏,二是用来看动画片、电视剧,一样会有患“电视孤独症”的风险。陷入电视孤独症状态的孩子常常会表现为除了用电子产品看节目或玩电子游戏之外,对其他活动都不感兴趣,他们不愿意与人交往,也不愿意参加活动。更确切地说,是他们根本没有发展出交往的能力,同时,吃饭也不香。由于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他们常常会不停地模仿节目中人物和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把自己当作剧中人,沉浸其中。

    儿童从1岁半到2岁左右开始发展出自我意识。此时,便逐渐进入到我们常提到的“认生期”。即孩子不仅可以区分出“我”“你”“他”是不同的人,同时还有了“亲疏”意识,对不熟悉的人会感到恐惧。随着身体的逐渐发展,他们学会了走路、说话,其幼小心灵所触及的世界也越来越广阔了。他们开始和亲人建立依恋关系,借由良好的依恋来发展自我、强大自我;他们开始建立同伴关系,借由与他人的交往来理解他人、体会他人,同时也在增加对自己的认知……

    这一系列的心理过程都需要靠儿童与现实世界不断发生交流、碰撞、磨合,才能得以发展和实现的。如此丰富和现实的生命过程,如果不让孩子去亲身经历,而把他们交给电视,多半会使他们因缺乏实质性的生活经验,而社会适应能力较弱,长大后容易心理发展不健全。

    对“电视孤独症”说“NO”!

    1. 控制时间

    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特别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幼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2. 把关节目

    使用电子产品看节目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内容要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和反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节目等。但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要让孩子看。

    3. 陪伴交流

    时间允许时,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看节目,同时给孩子解释节目中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节目之后可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地从节目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他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有空闲时间时,父母要常和孩子在一起,给他们讲讲故事,和他们多做游戏,或带到户外进行活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对生活产生多种兴趣,并扩大活动范围,转移孩子对电视的注意和依恋。

    最后,呼吁广大家长们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孩子暂时的安静,而让孩子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最终给孩子造成终身的伤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警惕!小孩总玩电子产品会导致精神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xq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