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三国战役系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一统北方之战---北

三国战役系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一统北方之战---北

作者: 雪花漫山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11:09 被阅读0次

         建安十二年 (公元207年),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缓缓登上绥中碣石山,望着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意气风发,豪气冲天,即兴赋诗:(碣石山现在还耸立在河北省昌黎县)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碣石山

         这首著名的《观沧海》已经被录入语文教材中,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意义重大,对曹氏集团的未来造成了巨大影响:

    1)雄踞北方

         曹操此次北征,不但消灭了袁氏残余力量,并且一举解决了三郡乌丸之患,一统北方,稳定了河北局势,并且收编乌桓精骑,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曹操俨然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

         曹操占领了冀、青、幽、并四州后,地盘直接翻倍。冀州,青州是当时人口密度最大的州!幽并人口密度虽然一般,但是却盛产战马,盛产游侠强兵!(这也是袁绍实力比曹操强的原因)在当时明眼人都能看出曹操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尤其作为曹老板的手下,工作肯定特别卖力,以求光宗耀祖(曹老板手下能人何其多,仅仅是因为曹老板虎躯一震,王者之气,就来投靠?创业初期,可能靠的是个人魅力,逐鹿天下,还是要看手上的实力,尤其是士族)。

    2)避免游牧民族入华

         袁绍残余势力逃往辽西投奔乌桓,以求借助乌桓势力重返中原,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对中原觊觎已久,乌桓就是胡人的一支,五胡乱华,就是引入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下场,后果使我们不可估量的。我们换个思维思考下,如果曹操不出征,几年后乌桓成了气候,入侵中原,那会是什么情形,根本不可想象。

        为什么说北征乌桓意义重大,曹操力排众议,倾巢而出,千里奔袭,趁其乌桓部落没反应过来,将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需要多大的胆量和气魄,这场战役往小了说是曹氏为了巩固实力,往大了说就上升到民族高度上了。

    3)痛失郭嘉

         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一代奇星陨落,战争胜利了,缺失去了首席军师祭酒。曹操赤壁大败后,曾大哭说道:“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可见郭嘉的去世对曹氏集团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若是赤壁之战曹操胜了,那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4)修漕运、开古道

         曹操为了此次战役先修建了平虏渠、泉州渠两条运粮渠道,这两条运粮渠道的开通,开辟了通向辽西的水路。并且重新开启了卢龙塞500余里的先秦古道,进一步开拓了由渔阳、无终到辽西郡和右北平郡自先秦以来的古代交通,特别是进一步打通了从卢龙塞到平刚、柳城之间的辽西交通要道。

         再对后世影响来看,重开先秦古道历史贡献高于征北乌桓。

         了解这场战斗的意义后,再来详细了解下这场战役的大环境: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这对老对手在官渡进行终极决战,最终曹操听从许攸奇袭乌巢之计,一举击溃袁军主力。官渡之战败后,袁绍只是伤其筋骨,未动其根基,还坐拥青、冀、幽、并的地盘(曹操官渡之战是胜了,但并没有扩张地盘,要明白官渡是袁绍打曹操,想一举消灭掉曹操的势力,曹操只是防守,而且胜也是惨胜,双方都要休养生息,很多人都有误解,袁绍在官渡失利后就不行了,其实不是这样)。

         袁氏败亡在于,官渡兵败两年后,袁绍病死,能把袁氏四州的势力统合在一起的,只有袁绍一个人,袁绍一死,袁家的势力就分散成一盘散沙了,这时袁绍大儿子袁谭不服袁绍三子袁尚继承了袁绍的官位和爵位,分成两个派系,兄弟俩窝里斗。此时郭嘉建议曹操:“谭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记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由此可看出顶级谋士的实力,如果曹操逼的太紧,二袁就会联合起来,但是曹操暂时退一步,二袁自己就会掐起来。并且联合一子攻打另一个,自己休养生息,又可消耗敌人实力,一举两得)。果然,袁谭、袁尚二人不久后变大打出手,袁谭联合曹操共同攻打袁尚,后袁谭叛变,曹操兴兵进攻南皮,袁谭奋力抵抗,在曹操急攻之下战败,为曹纯麾下虎豹骑所杀。其余二子袁尚、袁熙逃往辽西柳城(今朝阳市南袁台子古城),投奔与袁绍甚有“交情”的“三郡乌桓”(袁绍在和公孙瓒对抗时,得到了乌桓部落的帮助,袁绍为了安抚乌桓部落,便假借汉献帝的名义,封乌桓诸首领为单于,还将家人之女嫁给乌桓王,通过和亲来巩固与乌桓的关系,因此有交情),图谋再起,为了以绝后患,因此曹操决定北征乌桓。 

         再来介绍下乌桓:

         乌桓,亦作“乌丸”,东胡之一,民风彪悍。公元前三世纪末东胡被匈奴击败,其中一部迁往乌桓山(在今内蒙阿鲁科尔沁旗附近),从而得名,各部落中属上谷、右北平和辽西的乌桓为最强,史称“三郡乌桓”。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其侄蹋顿即位,有武略,统一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部属精骑射(袁尚、袁熙投奔的就是蹋顿)。

    蹋顿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亦因汉末之乱,中国多事,不遑外讨,故得擅(汉)[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杀略人民,北边仍受其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乌桓因为活动在长城沿线,靠近中原而经常乌桓寇掠北部各州,屠戮百姓。可见乌桓在辽西早成大患,并且蹋顿野心不小,早有凯觎中原之志,而袁绍在位期间没有对其打压,对其所作所为视而不见,反而跟其联合,相互利用,所以袁氏灭亡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这场战役却面临,内部持反对意见,北征路途遥远,行军路线,天气,粮道等一系列问题,是谁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请见下回三国战役系列~

         如果看了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有所学习,请各位大大点个赞,你们的点赞,就是我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战役系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一统北方之战---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ylqftx.html